益阳市大通湖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4-13 益阳市大通湖区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管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始终贯串统筹城乡发展这条主线,以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注重稳定发展和加快转型相结合,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巩固优势和推进创新相结合,妥善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奋勇拼搏,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全区经济平稳发展,运行基础进一步巩固,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21061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73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463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245万元,分别增长11.4%、20.0%、5.1%。产业结构有待改善,上年为39:41:20,本年为40:45:15。2010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819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国税6160万元,地税2869万元,财政479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0.2%、27.7%和8.7%。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9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9%。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3.9%、54.8%和33.6%。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2197万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为2120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各级财政涉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67.3%。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绿色农业、生物农业、市场农业”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37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4%。粮食产量111700吨,比上年增长10.1%;棉花产量14351吨,比上年增长71%。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4种,年末总数近25种。

农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全区粮食、油料、棉花、蔬菜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7%、2.8%、33%、13.3%;比上年分别增加-3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全区生猪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9%,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为2%,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渔业所占比重为17.3%,同比增加8.9个百分点。

农田水利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农田水利总土方280万立方米,疏浚整治各级河道72公里,结合节水灌溉工程完成水利血防灭螺3处,疏通渠道29公里,土地综合治理项目投资10440万元。

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全区共流转耕地10.53万亩,流转比率达43.89%,其中向龙头企业或种养大户流转的土地5.5万亩,占全区流转土地总面积的52%。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9家,其中合作社16家。22%的承包耕地实现规模经营。

三、工业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产品正在兴起,传统优势行业改造提升。实现工业总产值3138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09%和30.16%。实现工业增加值9128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108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00%,20.30%。经济效益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11%;利税总额1.76亿元,增长175.65%,其中利润总额0.31亿元,增长35.12%;产品销售率达到99.72%;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50.71%。

四、建筑、房地产业

建筑业稳定增长,行业素质和企业能力显着提升。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3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28%。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有力调控下,房屋建设规模平稳增长。全区房屋施工面积达1060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竣工面积520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00%.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38095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8436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32.57%和-23.71%。

房地产业开发规模扩大,商品房销售下降,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6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9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50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商品房施工面积4830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7%;竣工面积32050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6%。商品房销售面积33450平方米,下降26.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300万平方米,下降25.8%。新增固定资产2880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6.15%。

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323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48%,竣工面积2205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1.25%。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交通物流和城乡客运较快发展。全区公路线路总里程691公里,汽车客运站4个;营运客车173辆,营运货车597辆。完成公路、水运客运量6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18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4%;完成货运量68万吨,货运周转量10264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2.1%。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330万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1330万元,港口建设投资1000万元。

年末拥有机动车9169辆,其中汽车1770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和5%。私家汽车保有量达到780辆,比上年增长80辆。

邮电通信平稳发展。实现邮政业务收入603万元,比上年增长31%。发送函件1.8万件、特快专递2.1万件、报刊82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6249万元,比上年增长3.32%。电信业务总收入360万元,增长-1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900户,本年增加1000户,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500户。本年增加500户。

六、贸易、旅游业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区积极贯彻落实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全力拉动消费增长。城乡流通网络更趋健全,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展,消费热点不断涌现。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190万元,比上年增长16.6%。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18187万元,增长10.9%;零售业零售额29230万元,增长11.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777万元,增长16%;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8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69万元,增长24.78%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主要大类商品销售增长情况为:金银珠宝类增长12.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3%;日用品类增长9.3%;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24.2%;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增长36.8%;通讯器材类增长22.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4%。全区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达到438万元,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达到20万元。年末已有商品交易市场4个,实现成交额15381万元,增长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