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安化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以“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小康安化”为目标,深入推进“3+2”发展战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总量突破百亿大关。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4.4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为25.6:39.7:34.7,第二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35.4%,比去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7.2%、62.4%和30.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56.8%,拉动全县GDP增长7.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10977元。万元GDP能耗为0.8035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4%。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5.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5%,通信服务价格指数10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8.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7.2%,新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8%,土地交易价格指数111.1%,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9.8%。 为民办实事圆满完成。2011年省为民办实事考核项目涉及我县的共34项,分别由21个县直责任单位承办,主要建设项目有:改造县乡公路36公里,实际完成36.353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01%。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02公里,实际完成280公里,为目标任务的139%。总投资2357.5万元,新(改扩)建饮水工程21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4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8%。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座。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农村危房改造1760户,其中新建1370户,维修加固390户,其中县林业局负责的国有林场危房改造186户已全部完成,在柘溪林场原址重建40户、翻修加固62户,在洞市林场原址重建43户、翻修加固41户。新增廉租住房900套,其中新建600套,改造公房300套。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安装监控摄像机30个,县公安局在县城城区金融网点大门等处安装摄像头36个,并接入电子防控专网,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46个,新增50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等实事工作均已全部完成,其中县移动公司新建7个基站,覆盖14个自然村和行政村,实现10个行政村无线宽带上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为民办实事工作,坚持县长负总责,常务副县长全面协调,其它副县长为主抓各线各块的实事办理的工作机制。我县省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 二、农村经济和扶贫开发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粮油播种面积106.7万亩,实现产量26.9万吨,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饲养生猪144.7万头、出栏83.5万头,成功申报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牛、羊养殖稳步增长,被确定为全国“十二五”规划优势生产区域县。茶叶、水果、药材、蔬菜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全县新建茶园基地15000亩,改造茶园5000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8万亩,茶叶总产量达3.16万吨,茶叶加工企业达到61家,综合产值达34.6亿元,“安化黑茶”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县新建名优水果基地1500亩,改造“三低”橘园1500亩,年末果园面积达3.7万亩,水果总产量3.5万吨。新建药材基地2500亩,中药材产业园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准。种植蔬菜20万亩,其中发展城镇蔬菜基地近1万亩。完成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完成造林5.6万亩、低产林改造6万亩。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6家,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6家,实现规模工业加工产值28.9亿元,增长92.7%。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个,总数达到82个。新流转农村土地3万亩,累计达到26.5万亩。新推广农业机械10613台(套),农机总动力达63.58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1.8%。新一轮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7个重点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和175个“四有两无清洁村”创建任务,新建户用沼气池600户、小型联户沼气工程60处。 新一轮扶贫开发顺利推进。全县有88个村列入“十二五”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2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村有33个,其中国定贫困村15个,共有160个帮扶单位,其中省级帮扶单位1个,市级帮扶单位69个,县级帮扶单位90个。共投入项目资金6014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2127万元,省级财政75万元,市本级财政112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3700多万元。“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圆满完成、成效明显。目前,全县已识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扶贫户10854户33185人,并已对8个试点乡镇和33个整村推进村的13950名扶持对象进行了直接帮扶,人均400元扶持资金打卡到户。“雨露计划”工作落到实处,定点扶贫和社会扶贫强势推进,中远集团投入资金300万元,扶持黑茶产业发展。黄沙坪茶市建设顺利推进,江南镇庆阳村生态观光茶园基本建成,从业人员培训全面开展。按照新的标准测算,目前,我县仍有贫困人口42.3万人。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我县已列入武陵山区连片特困县,今后十年我县仍将是国家扶贫开发主战场。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安化经济发展,加强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园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9.8亿元,增长29.6%。实现工业增加值39.56亿元,增长22.9%。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0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97.05亿元,增长55.5%,规模工业增加值31.58亿元,增长25.2%。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总产值7.58亿元,增长67.5%;制造业实现总产值79.86亿元,增长64.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总产值9.61亿元,增长4.7%。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3亿元,增长124.5%。海螺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清塘圣德锰业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竣工投产,金鑫矿冶三期工程全面完成,渣滓溪矿业、平口铁合金和青山乳酸厂技改有序推进,白沙溪茶厂扩改、安化茶厂改制扩建进展顺利。园区经济发展壮大,安化县经济开发区梅城新区建设正式启动。高明、东坪、江南、平口四个园区新入园企业15家,总数达到85家,全年实现产值37.9亿元,税收1.1亿元,分别增长35%、24.8%,。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县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5%,完成了市定目标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