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县国内旅游20.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其中旅港澳台5000多人次,过县旅游者19万多人次。全年出境人数2000多人次。 六、交通、邮电 交通邮电事业兴旺发达。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年末,全县公路线路总里程308公里;汽车客运站4个;营运客车217辆,营运货车1021辆。全年完成全社会货物运输周转量6.6亿吨公里,增长8.1%;旅客运输周转量3.3亿人公里,增长7.1%。 邮电通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0.82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2亿元,增长6.7%;电信业务总量0.5万元,增长7.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95万户,增长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35万户,增长3.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2262户,增长8%。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总体健康平稳。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6.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79亿元,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27.7亿元,增长19%。 保险业健康发展。2011年共完成保费收入3.7亿元,增长17.4%。其中人寿保险收入2.08亿元,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0.09亿元,财产保险收入0.7亿元。赔付额0.3亿元,增长6.8%。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有新的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2个。实现利税总额2.3亿元;实现增加值4.2亿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0.19亿元;其中安排科技三项经费0.06亿元。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2万人,全县申请专利85项。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有学校205所,其中高中4所,完全中学1所高中,职中2所(1所公办、1所民办),初级中学21所,小学98所,幼儿园79(1所公办、78所民办)。班级数:高中143个,职高48个班,初中307个班,小学738个;在校学生62257人,其中高(职)中生10725人,初中生19888人,小学生31644人。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51532人。有教职工5577人,其中公务员20人,高级职称382人,中级职称2682人,初级职称2476人,未评职称的17人。小学招生5583人,毕业5621人。初中招生5610人,毕业5521人。高中招生4427人,毕业391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582人。2011年参加高考人数3469人,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较去年有所增长。2011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优秀县、全省建设教育强县先进集体、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被确定为全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 九、文化、广播、体育、卫生 文化惠民显成效。2011年末有县级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71000册,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乡镇文化站12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0个,农村放映队12个,放映电影6123场次。 全县现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个,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04个村,6.2万户,比上年增长5.6%。有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7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先后投入5200多万元,相继兴建了能容纳4000人的南县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内门球场以及优美壮观的南洲体育健身休闲广场、宝塔湖健身游园广场、南华大桥健身广场、团结渠健身娱乐休闲等体育健身场馆和64个农村体育健身场所。高标准体育场馆的兴建和基础设施的改善,较大的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有效推动了全县群众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09年元月,湖南克明面业与八一体工大队签约,正式将八一女排主场落户南县,同时,全国女排联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中国CBO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全省摔跤赛、全省柔道赛、全省钓鱼比赛等全国全省大型赛事先后在南县举办,形成了大赛年年办、小赛月月有的可喜局面。另外,全民健身活动也得到有效开展,全县已形成了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网络,拥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武术、钓鱼、健身队等体育协会22个,拥有会员8000多人。与此同时,竞技体育相映生辉,近年来,全县共为市以上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60多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共获金牌38枚、银牌45枚、铜牌26枚。全年体育彩票发行额150万元。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共拥有床位137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床位522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8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53人,注册护士602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5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26人。全县12个乡镇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7.1万人,平均参合率为95%,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社会组织 人口增长适度。年末全县总人口69.41万人。常住人口62.5万人。年内出生6023人,出生率8.68‰,死亡4021人,死亡率5.79‰,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全县2011年末单位数206个,单位从业人员2.4万人,其中女性8585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总报酬6.4亿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3亿元。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26196元,增长12%;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6635元,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有新的增长点。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增长12.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0569元。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798.93元,比上年增长30.08%;人均旅游支出47.1元,比上年增长4.2%;人均购房建房支出631.9元,比上年增长5.5%;人均食品支出4862.02元,比上年增长10.61%;人均衣着支出1061元,比上年增长1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695.9元,增长54.58%,人均住房面积3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百户城镇居民年末拥有:摩托车5辆,电话42部,移动电话174部,冰箱76台,彩电108台,组合音响12台,空调14台,热水器78台,洗衣机86部,家用计算机2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7112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54.5%,比上年下降2.6%。百户农民家庭年末拥有:洗衣机19部,冰箱11台,摩托车9辆,彩电83台,电话43部,移动电话50部,热水器8台。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700万元,年末农村脱贫人口17.38万人。 民生工程不断加强。年末就业劳动力48万人,增长0.2%。新增就业人员1.62万人,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人员0.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下岗职工再就业0.25万人。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万人,增长6.2%;已参加失业保险1.4万人,增长7.7%;已参加医疗保险4.04万人,增长11.6%;参加工伤保险1.52万人,增长2.1%;参加生育保险2.8万人,增长33%;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0.74万人,增长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0.42万人,增长2.4%;领取失业保险0.12万人,增长9%。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参保人数25.4万人,社保政策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全面提标。完成华阁镇复兴港和中鱼口乡游港敬老院改扩建。改造农村危房1010户,新建廉租房786套。住房公积金累计发放个人贷款3亿元。抓好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整治。社会安全形势稳定,破获刑事案件1160起,办结治安案件1030起。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集中处理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