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3 益阳市南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克难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战略,坚定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道路,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严峻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保障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表现良好。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9亿元,增长20.7%,其中工业增加值23.3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3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7.4:23.4:3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7695元。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全年全县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7%。其中上划中央税收收入1.3亿元,增长16.56%,上划省级税收收入0.35亿元,增长29.53%,地方预算收入2.49亿元,增长34.1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2亿元,增长13.41%。其中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15.17%、20.43%、13.58%、103.36%、41.53%、1.8%。

就业和再就业形势良好。全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623个,2759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892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7086个。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312人,创业培训75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0%,下降0.05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趋于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2%,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经评估验收,全县承担的省为民办实事29项指标和市为民办实事13项指标均已全面完成。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月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81元和71元,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按规定标准100%拨付、发放到位;城镇义务教育学生杂费免除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金发放到位率、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施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100%。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31.48亿元,增长6.4%;林业0.34亿元,增长1.4%;畜牧业16.32亿元,下降1.4%;渔业10.42亿元,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0.52亿元,增长4%。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面积、产量稳中有升,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秋冬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生猪、水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被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南洲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通过国家级评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顺祥水产9个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实现该项认证零的突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0家。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20家。“家电汽摩”下乡活动为农民争取补贴资金2438万元。抗击冬春夏连旱取得全面胜利。

农民培训取得实效,全年全县完成各类农民培训3.7万人次,培训后转移就业1.37万人次,就业率达到74.5%,优秀农民进高校(农科院)培训109人次。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县农家乐接待游客4.5万人次,营业收入226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3%和35.4%。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1.3亿元,增长4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家,比上年增加1家。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74亿元,增长22.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面条、白酒等食品行业快速增长。

产品产销较为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0.9亿元,增长44.89%;产品销售率为99.3%。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亿元,比上年上涨27.9%。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4亿元,增长41.5%;实现利润总额0.2亿元,增长37.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9万平方米,增长7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1万平方米,增长50.9%。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8亿元,增长3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1亿元,增长8.6%;非农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增长11.9%;房地产开发投资6.76亿元,增长231.35%。

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年内商品房竣工面积25.4万平方米,增长161.8%。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13.98万平方米,增长69.2%;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3.65万平方米,下降8.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品味日益提升,规划更加合理。县城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完成,启动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功能更加完善。县城垃圾处理场达到竣工验收标准,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公司正常运行,双堰路、林荫路等城区二级道路完成路面改造升级。唯一金城、中央公园一期等大型商品房开发楼盘封顶。启动兴盛东路一期商居工程建设,完成工程量的50%。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除县城外共完成投入1.07亿元,是上年的3倍多。管理更加有效。实行分片分段管理,坚持绩效考核,强化社区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大城管模式。规范客运市场管理,兴盛车站正式投入使用。

五、国内贸易、旅游

贸易繁荣、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02亿元,比上年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7.4%。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4亿元,增长18%。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4.4亿元,增长64.2%;零售业零售额30.62亿元,增长1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亿元,增长38.2%。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效。全县累计新签约项目13个,合同引资达11.6亿元,引进县域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任务5亿元的110%。其中,全县引进境内省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4亿元,完成目标任务3.5亿元的114%,外资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全县招商引资总量目标和结构性目标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