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湘潭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3 湘潭市湘潭县统计局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难题、转方式、促发展、惠民生,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5.3亿元,增长22.9%;第三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8:44.3:28.9调整为24.2:47.5:28.3。

为民办实事深入落实。全县共投入5.9亿余元,实施县乡公路改造、群众安全用水、乡镇敬老院改扩建等涉及的省、市36项实事工程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切实履行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11年,全县高效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4亿元,增长3.6%。

农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粮食总产量71.6万吨,增长2%,荣获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湘莲10465吨,增长11.2%;油料5244吨,增长3.0%;水果30811吨,增长3.2%;茶叶757吨,增长7.0%。

畜牧业生产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全年饲养生猪342.5万头;出栏肉猪207.0万头,减少4.4%;家禽出栏352.8万羽,增长3.3%。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共完成各类水利工程11003处,完成土石方1080万立方米,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9亿元,投入劳动工日1046万个,完成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加固1698口,完成高标准渠道建设257公里,完成堤垸、渠道清淤扫障2693公里,新增蓄、引、提水量660万方,增加旱涝保收面积72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7万亩,水库安全度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连续六年稳居全省首位。年末全县农机拥有量29.2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33.3万千瓦,机耕率达到86.6%,机收率68.6%,水稻收割和耕种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沼气池1900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201盏,太阳能热水器242台。

三、工业和交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87.0亿元,增长24.8%。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78.0亿元,增长30.6%。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工业企业达到了174家。其中,产值超3亿元企业21家,超5亿元企业11家,超8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2家。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规模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99.9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8.58亿元,增长38.5%。“粒粒珍”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新增“新皇粮”等省着名商标、名牌产品7件,商标、名牌产品件数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总投入14亿多元,其中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9亿元。潭衡西线高速公路顺利通车,天易大道、涓水二桥、长湘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新增通畅里程300公里。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4亿元,增长31.7%,其中房地产投资8.4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城镇建设投入资金15.1亿元,荷花南路、杨柳南路等园区主干道竣工,园区框架进一步拓展,高起点编制了《湘潭县县城防洪工程规划》。68个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0.9亿元。同丰中央广场开工建设,银杏北路核心商圈全面启动,金霞山森林公园、滨江风光带等重大民生项目顺利启动,长岭—留田110kv输电线路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

全年完成技改投入33亿元。金宏泰肥业年产10万吨硝酸铵、粒粒珍年产1万吨即食香酥莲、力神复合合金新材料等一批县域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鼎珩智能机械、韶力机车等企业技改项目全面完成,江麓工程机械、众为兴数控、瑞泰科技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商品房新开工建设面积64.35万平方米,实现房产销售面积32.39万平方米,完成销售额10亿元。重点房产开发项目开工率100%。王家山工矿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建成廉租房67套、公共租赁房20套。

五、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城镇28.1亿元,增长14.4%,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4.5%;乡村23.5亿元,增长19.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5.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4.4亿元,增长17.5%;住宿餐饮业7.2亿元,增长10.8%。建成“万村千乡工程”标准化农家店234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2.6亿元。

对外贸易取得新进展。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605万美元,同比增长22.6%。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8家,增加5家。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财政收入130198万元,增长3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6690万元,增长34.3%;上划收入完成43508万元,增长22.7%,其中上划增值税和消费税30701万元,增长19.8%;上划两项所得税8874万元,增长34.2%。财政支出254273万元,增长24.5%。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7.1亿元,比年初增长19.8%;各项贷款余额97.3亿元,比年初增长37.9%;平均贷存比达到了61.95%,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贷款力度加大。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显着成绩。第三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64.5亿元,同比增加18.96亿元,增长41%;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0.6亿元,同比增长39%。争取上级科技项目立项40项,立项资金1288万元。R&D经费投入达到3.55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1%,同比提高0.71个百分点。申请专利337件,同比增加151件,增长率87.8%;专利授权量188件,同比增加62件,,增长55.3%。

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全县有中小学、职业高中共计267所。其中,小学189所,初中60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3所,高中7所,职高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培训机构7个,幼儿园130所。在校中小学生101204人。其中,小学生47483人,初中生34143人,高中生19570人,特教生8人,职高在校学生12197人,在园幼儿14721人,职业培训学生2661人。全县有教职工7193人。其中,小学2503人,初中2719人,高中1314人,职高554人,特教2人。学校建筑面积为1204030平方米。其中,小学379379平方米,初中420735平方米,普高313667平方米,职高89949平方米,特教300平方米。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基本普及了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的英语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初中毕业考试合格率达99.1%。高考报名6705人。其中,一、二批本科上线2656人,占全市上线人数的51.2%;录取清华、北大7人,连续十三年高考各项评价指标居全市第一,全省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