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韶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文化立市、产业强市、生态靓市”发展思路,全面实施“红色韶山、富裕韶山、生态韶山、文明韶山、幸福韶山”发展战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我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据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4392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一产业37246万元,二产业217884万元,三产业139262万元,分别增长3.6%、19.1%和14.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4:55.2:35.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2亿元,同比增长40.7%;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27869.8万元,同比增长25.4%;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01万元,同比增长7.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2827万元,同比增长18.5%。 2011年,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8项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湘潭市为民办实事7项目标也顺利实施到位。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23亿元(现价),同比增长3.6%。连续8年实现粮食丰收;年出栏生猪28.6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9.64亿元,同比增长22%;发放粮食直补、农机、生态、家电补贴资金3252万元;规模流转土地6700亩。 新建农村公路50公里,投资1200余万元进行了10个村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完成了22个村电网升级改造,整合资金3910万元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重点县和粮食产能工程等项目建设,完成了韶河整治二期、红卫河治理和青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1.1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新建沼气池104个。 全年举办各种农民工培训班共培训农民工1.9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达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26亿元。至年底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4100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36元,同比增长16.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20.3%,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4%。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食品等一批具备支撑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恒欣、港越年产值过2亿元,环球、高翔等5个企业年产值过1亿元,税收过1千万元的1家、过1百万元的10家。全年投入技改资金15亿元;恒欣实业“高效节能立式炬辊粉磨设备”列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计划;高翔重工成为首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新增华磁科技等3家高新技术企业。 永泉科技园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扩建工程投入使用;园区建成永泉北路、新杨路、莲花北路;引进规模企业15个,新投产企业7个;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韶山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落户永泉科技园。 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7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2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0850万元,同比增长43.7%。基建投资完成137710万元,同比增长41.29%;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9310万元,同比增长41.2%。 18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投入15.8亿元,建成了竹鸡路及新颜路、遵义路延长线,韶山医院住院大楼、公安刑侦大楼、“两馆一校”,城市供水系统扩建和银田自来水厂改造交付使用。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28亿元,同比增长18.5%。分地域看,市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4281万元,县以下185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2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834万元,同比增长17.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0993万元,同比增长31.6%。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成功举办“情系领袖故里·共创美好未来”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41个、落地27个,到位资金7.36亿元,引进外资3050万美元;实现出口创汇8679万美元,同比增长10.16%。 全年来韶游客累计达800.5万人次,同比增长13.90%,其中过夜游客124.7万人次,同比增长9.60%,占游客总数的15.6%。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7.24%。东方红大剧院情景歌舞剧《日出韶山》实现公演,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启动建设。承办了中国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文化宣传周启动仪式、全国旅游景区索道年会等节会活动。新的旅游建设投资公司正在改组重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七、交通和邮电 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增长12.5%。沪昆高铁韶山段、长韶娄高速及韶山支线建设进展顺利,提质改造了清云路,启动了670余公里“组组通”、核心景区“户户通”工程。 2011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1万户;互联网宽带网用户1.2万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不含基金)达2.79亿元,同比增长25.4%。按构成情况分:一般预算收入1.92亿元,增长33.4%;上划两税5351.2万元,同比增长9.6%;上划所得税2294.0万元,同比增长89.2%;上划省级营业税1074.0万元,同比增长45.6%。在一般预算收入构成中,税收收入8581.7万元,同比增长32.0%,占44.8%。 全年财政支出(不含基金)完成5.72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91.7万元,增长1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32.0万元,增长110.7%;节能环保支出3258.8万元,增长78.6%;教育支出9828.4万元,增长32.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734.4万元,增长30.3%。 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15622万元,比年初新增60370万元,增长23.6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7715万元,增长21.36%,比年初增加38312万元;单位存款余额90044万元,增长37.41%,比年初增加18270万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21642万元,增长34.37%,比年初增加31112万元。信贷投放以短期贷款为主,但长期贷款的增长趋势有所显现,其中:短期贷款98844万元,比年初增加19418万元,增长24.45%;中长期贷款22797万元,比年初增加11694万元,增长105.30%。 2011年,财保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121万元,比上年增加103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459万元,比上年同期少赔偿158万元;人寿保险收入3391万元,各项赔款和给付68万元,比上年同期少赔偿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