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四化两型”、“两个率先”和三区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96.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2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9.65亿元,增长21.8%,其中工业增加值46.31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40.82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4:51.3:42.3。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100012万元,比上年增长6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795万元,比上年增长72.8%,上划两税收入18031万元,比上年增长36.3%,上划两项所得税收入13135万元,比上年增长66.4%。财政支出59507万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逐步上升。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6.15亿元,比上年增长9.0%;林业0.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牧业11.06亿元,与上年持平;渔业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粮食总产量13.63吨,比上年增长5.9%;蔬菜总产17.52万吨,比上年增长8.4%;肉类产量5.4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18万吨,比;禽蛋产量188吨,比上年增长3.6%。全年出栏牲猪70.66万头,比上年下降4.7%。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根据全区城郊型农业的特点,大力发展名、优、特经济作物,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逐步落实,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区粮食种植面积1.996万公顷,全区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0.51万公顷。政府用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补助农民资金全年达到148.3万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区实施“双百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1个,帮扶村10个,各级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2524万元,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全区完成水利工程1258处,土石方133.5万立方,投入劳动工日138.5万个,渠道清淤扫障246千米,整修塘坝149口;新建沼气池100口;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4个村。年内完成乡村公路建设,其中县道14千米,乡道8千米,村道23千米。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帮助347户农村贫困户完成了危房改造和因灾倒房重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行驶在快车道。201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123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2.59亿元,比上年增长48.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17吨标准煤,能耗降低率达到12.93%。 建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9.6%;实现增加值3.3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3.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01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42.0%。在总计中,技改投资78.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2%;房地产开发投资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施工项目个数509个,比上年下降18.5%,其中本年新开工400个,比上年下降23.2%,本年投产项目340个,比上年下降24.8%,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600余万元,对60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全年完成主次干道清扫保洁175.9万平方米,道路洒水降尘6.13万千米,日均清运垃圾340吨。针对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出动城市管理执法人员4.5万人次,取缔占道经营2457起,流动摊担1907个,超店堂经营1815家,全年行政处罚结案1849宗。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商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活跃。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批发业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零售业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0%;住宿业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餐饮业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在总计中,城镇完成6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城区完成5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乡村完成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全区实际到位外资达59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全年引进内资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区所属有11所中学、45所小学,教师1759人,在校中学生4101人,小学生22012人。小学生入学率、升学率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3.85%,初中辍学率为-1.39%。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免收率100%。 科技成果又有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全年申请专利560余件。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4.9%。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工作推陈出新,精彩纷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全力组织了全区元宵群众文化活动、全市群众合唱比赛雨湖区决赛、第六届白石艺术节等大型主题文化活动。抓好文化惠民等实事办理工作,稳步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乡镇级共享8个,村级共享101个;全年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新)建3家;建设标准“农家书屋”64家。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继续开展了文化市场、新闻出版(版权)市场经营场所年检验证工作;全年共开展“扫黄打非”及各类专项检查100余次,对160余家违规经营户进行了处罚;新建20家社区绿色网吧。有效地打击了危害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正常秩序的违规行为。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稳步发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常用药品销售零差率,节约居(村)民买药开支300余万元。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4.07万份,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达78.5%,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2.11万份,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达75.1%。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区农村共有15.12万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9%,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71.9%。实施免费为农村已婚妇女提供妇科病普查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已对25448人进行普查;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力度,全年检查6336对,检查率达98.35%。严格控制法定传染病,全年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及乙、丙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全面规范医疗市场,全年检查医疗机构399家,共查处违法执业医疗机构28家。强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全年监督检查单位2280家次,监督覆盖率100%,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