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绥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国际宏观经济不景气、国内物价上涨压力大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大县的战略目标,坚持着眼长远打基础、攻艰克难谋发展,县域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完成5018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生产总值124957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45200万元,增长18.4%,第三产业生产总值131688万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9∶48.9∶26.2。 财政收支增长加快。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5602万元,比上年增加4995万元,增长24.2%,增幅比上年加快6.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4760万元,比上年增加639万元,增长4.5%,一般预算收入17567万元,比上年增加5358万元,增长43.9%。全县财政总支出112155万元,比上年增加14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4.4%,一般预算支出102028万元,比上年增加134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340万元,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41万元,增长12.1%,医疗卫生支出11715万元,增长36.1%,节能环保支出3949万元,增长57.3%,教育支出15780万元,增长10.7%。财政支出重点突出民生保障。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县实施湖南省为民办实事共35项,经评估认定,35个项目全部圆满完成,其中有9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385个,新增城镇就业310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12人,农民技能培训5506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达到100%。全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类社保扩面10033人,全年支付社保资金1.47亿元。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27.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4.2万人,参保率分别为96.87%、95%。新建敬老院2所,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180人和16800人,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至168元和65元,发放低保金2760万元。新建通村水泥路3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20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9300人,新建廉租住房308套,落实城镇住房保障对象1268户,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2个,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9个,乡镇邮政所建设11个,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7个,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个,农村公办幼儿园1个,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建成农家书屋54家。全年完成1164户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1002口,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420户,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改善。 2011年,绥宁县经济继续朝着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物价上涨过快且高位运行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2198万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总产值92717万元,同比增长4.4%;林业总产值36722万元,同比增长2.1%;牧业总产值59495万元,同比增长4%;渔业总产值1919万元,同比增长0.8%。 农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71千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4.8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1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7.33千公顷,与去年持平。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141585吨,比上年减产5162吨。其中,稻谷产量129319吨,比上年减产3503吨;油料产量5045吨,比上年减产95吨,其中,油菜籽产量4478吨,比上年增产79吨;茶叶产量79吨,水果产量46079吨,蔬菜产量121667吨,食用菌产量600万筒。 发展杂交水稻制种5.66万亩,生产种子1418万公斤,产值达1.84亿元,按照1斤种子折商品粮食10斤折算,2011年绥宁县折算粮食总产量为283385吨。 养殖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存栏生猪41.8万头,比上年增长40.1%;全年出栏生猪51.26万头,比上年增加41.7%;出栏牛2.31万头,出栏羊2.07万头,出栏家禽300万羽。各类肉类总产量42939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猪肉34596吨,比上年增长38.4%。全年水产品产量1789吨,比上年增长0.04%。 林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完成造林3378公顷,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67公顷,更新造林2711公顷。育苗面积18公顷,苗木产量150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10670公顷。楠竹丰产培育239公顷,修建竹林道165公里。年末实有油茶林面积11268公顷,其中新造面积334公顷,低改面积1100公顷。木材产品产量16万立方米,其中原木15.6万立方米,薪材0.4万立方米。竹材产品221万根,油茶籽17吨,板粟460吨,竹笋干1152吨,油桐籽268吨,松脂10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272800万元,同比增长20.6%。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36400万元,小型企业236400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3700万元,同比增长20%,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01800万元,同比增长33.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98900万元,重工业173900万元;按行业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000万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9100万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00万元。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547163万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56.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40779万元,增长19.6%。 大部分工业品产量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机制纸及纸板18.39万吨,增长41.8%;人造板787596立方米,增长23.5%;水泥9.95万吨,增长11%;加工大米5.3万吨,增长68.2%;水力发电量13027万千瓦时,下降64.7%;。 经济质量效益逐步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7.31亿元,增长53.6%,实现利润1.86亿元,增长49%,实现利税1.49亿元,增长40.7%,全部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32.39%,比上年提高27.1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9.35%。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033万元,同比增长3.5%,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总产值10209万元,同比下降14.5%。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297万元(因统计口径的变化,2010年基数调整为195816万元。),增长26.3%。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6929万元,增长25.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581万元,增长22.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5668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24172万元,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0.2%,第三产业投资107457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