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绥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13 邵阳市绥宁县统计局

项目工作成效显着。通过多方共同努力,2011年成功争取到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开发、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资源型(森工)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等重大扶持政策。目前,我县已策划申报武陵山区域发展项目共305个,预计项目总投资439亿元。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已申报小流域治理等11类24个项目,总投资32.4亿元。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申报项目5个,总投资11.13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城乡消费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906万元,增长16.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1451万元,增长17.5%,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2455万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42024万元,增长15.7%,住宿和餐饮业9737万元,增长2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17979万元,增长53.1%,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7169.5万元,书报杂志类2670.7万元,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类19.6万元,文化办公用品类597.9万元。

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

实际利用内资金15.7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实际利用境内省外资金5.13亿元。出口总额114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2048万元,同比增长15.7%。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54万吨,增长5.8%,公路货运周转量2.31亿吨公里,增长6%,公路客运量1019万人,增长4%,公路客运周转量4.29亿人公里,增长7%。年末拥有民用车辆28601辆。其中,载客汽车278辆,普通载货汽车698辆,县城公交车19辆,营运出租车75辆。

邮电业务较快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74万元,增长3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80万元,增长23.9%,电信业务总量3225万元,增长67.9%,移动业务总量7169万元,增长39.8%,联通业务总量1100万元,增长9.2%。年末拥有电话装机容量5.92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8万户,其中,城市用户1.7万户,农村用户2.1万户。年末移动用户14.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年末拥有互联网用户11047户,比上年末增长22.1%。

旅游开发日益升温。2011年,旅游总接待290978人次,旅游收入18107万元。成功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大武陵旅游圈精品线路、湘西南山水文化旅游组团,成功举办中国·黄桑原生态旅游高峰论坛。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业务稳定。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7644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2%,其中,单位存款余额93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8.4%,个人存款余额36696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7%,财政存款余额16205万元,比上年末下降87.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320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4.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7469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0.6%,中长期贷款余额68516万元,比年末增长28.1%。

保险产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8154万元,比上年增长38.6%,保险业务支出2171万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54万元,比上年增长73.1%,人寿险保费收入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全年赔付额998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572万元,人寿险赔付426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11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9所,其中民办中学4所。职业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中心小学22所,村小44所,教学点42个。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50人,在校生630人,毕业生90人。普通高中招生1800人,在校生5000人,毕业生1700人。初中学校招生3300人,在校生9900人,毕业生3200人。普通小学招生5400人,在校生27100人,毕业生380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99%。幼儿园在园幼儿4400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000人。2011年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人数416人,其中重点本科66人。

科技发展不断加强。2011年,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735人。全年共实施科技计划42项,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75万元,受理专利申请3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职务申请3件,企业申请3件,授权专利35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有线电视台1座。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建成农家书屋54家,《哭嫁》获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表演金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69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生298人,注册护士194人。有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9人。有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2人。医院、卫生院床位712张。有乡镇卫生院25个,床位327张,卫生技术人员236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县有体育场地364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38个。全年共举办县及以上各类运动会7次,参赛运动员2000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5项,参加全民健身运动5000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7.7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9.79万人,女性人口18万人。年内出生人口4106人,其中男性2167人,女性1939人,出生率10.86‰。死亡人口1838人,死亡率4.86‰,全年净增人口2268人,自然增长率6‰。常住人口35.1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7.22万人,城镇人口7.9万人,城市化水平22.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3元,比上年增长15.1%,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9446元,比上年下降1.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647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41元,比上年下降2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7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4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就业劳动力24.78万人,新增就业人员78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394人(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0587人(职工7785人、离退人员2802人),社会劳动保险16807人(离退人员4515人、其他12292人)。全县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314912人,同比增加19220人,其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7288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02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562人,同比增加87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564人,增加1182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39人,增加1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025人,同比增加53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