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邵东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3 邵阳市邵东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较大等严峻挑战,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扣奋发赶超、富民强县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1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4亿元,增长12.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2%、49.0%和3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2299元。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2011年,全县3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89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538人。新增廉租房192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500户。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8所,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60332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3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种植业总产值30.6亿元,增长3.3%,林业总产值0.4亿元,增长0.8%,牧业总产值15.3亿元,增长6.8%,渔业总产值2.6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4亿元,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9.1千公顷,总产量43.9万吨,比上年增长5.4%。油料播种14.3千公倾,总产量2.8万吨;水果总产量8.1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9.0万吨,比上年下降4.4%。水产品产量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对6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710万元。改造县乡公路40.8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150.9公里。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14个。建成农村户用沼气工程1020户、太阳能推广应用示范村10个。水东江中低产田改造7000余亩。范家山蔬菜基地被确定为全省37个农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之一。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7个,新增37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提升。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31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235.0亿元,增长53.0%;增加值67.0亿元,增长26.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81.9亿元,增长20.1%,完成增加值23.3亿元,增长40.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5%,实现利润总额4.2亿元,增长64.0%,实现利税12.8亿元,增长63.1%,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3.9%,比上年提高53.5个百分点。仙槎桥扳手产品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产销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伟特家具成为全县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5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1.3%。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8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22万平方米,增长2.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1.28万平方米,下降0.61%,房屋建筑竣工价值12.57亿元,增长4.8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16.9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高位运行。2011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88.6亿元,同比增长34.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4.2亿元,同比增长29.7%;房地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69.6%;农村非农投资完成1.7亿,同比增长50.2%。

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8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27亿元,有17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娄邵铁路邵东段改造完成投资4.4亿元;衡邵高速县城连接线路基基本拉通;档案馆和县委党校搬迁工程均完成主体装修;仙槎桥110千伏变电站建成供电;邦盛凤凰城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邵阳地区第一家五星级大酒店——邦盛国际大酒店主体封顶;福星御景城完成投资3.6亿元,高档商务会所主体竣工。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893万人次,增长3.1%,旅客周转量26790万人公里,增长54.7%,公路货运量715万吨,增长12.4%,货物周转量67925万吨公里,下降43.8%。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30亿元,增长32.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55亿元,电信业务总量3.75亿元。全县年未拥有电话装机容量20.2万门。

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次高速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格外青睐的消费形式。根据全社会抽样调查,2011年全县完成旅游接待97.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47.0%。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2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地域看:县城市场零售额649565万元,增长17.8%;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122694万元,增长19.1%。分行业看:商品零售额实现667822万元,增长16.6%;餐饮104437万元,增长28.0%。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实现94619万元,增长51.3%;限额以下实现677640万元,增长14.5%。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值为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0%,其中:进口额2278万美元,增长15.0%。出口额11722万美元,增长49.0%。全县打火机出口突破1亿美元,单项工业产品出口居全省第一。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上涨。全县财政总收入达123614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058万元,增长27.5%;上划中央“两税”33767万元,增长23.0%;上划所得税完成6955万元,增长22.3%;全年财政总支出249601万元,增长17.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4.4亿元,增长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7.9亿元,增长8.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8.5亿元,增长18.7%,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34.1亿元,增长18.4%;中长期贷款24.4亿元,增长19.2%;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35.6%。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显着。全年新申请专利213件,引进推广各类新成果、新技术325项;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邵东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县。

教育事业成效明显。全年创建8所实事类、11所备案类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3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高考再获丰收,600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92人,初中在校学生4.0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9.8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