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谷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11 普洱市景谷县统计局

景谷统计局

(2012年4月10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两会的部署要求,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四敢精神”,积极应对挑战,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经济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实力增强,城乡面貌改观,社会事业进步,发展环境优化,人民生活幸福。

一、综合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3亿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增长31.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33.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4.3、11、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61.9%和14.2%。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564元,同比增长17.1%

(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生产总值中,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22亿元,同比增长21.1%,占生产总值的42.8%。积极为非公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争取贴息、补贴资金2400万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15个,协议引资18.1亿元,实际到位10亿元。

二、农业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特色农业富县战略,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全力打造普洱市最重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园地。2011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7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后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农业产值13.6亿元,增长22.2%;林业产值12.4亿元,下降1.9%;牧业产值5.4亿元,增长11.9%;渔业产值1.8亿元,增长37.1%。

(一)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实现全面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5.4万亩,比上年增长8.7%;粮食总产量14.9万吨,增长9.9%。其中稻谷产量6.5万吨,减0.6%;玉米5.5万吨,增长10.6%;大豆2759吨,增长1.8%;小麦5263吨,增长88.8%。甘蔗、烤烟、咖啡、橡胶、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幅度增长,甘蔗种植面积9.8万亩,同比增长10.2%;烤烟种植面积6.8万亩,增长74.7%;咖啡种植面积3万亩,增长75.2%;橡胶种植面积14.1万亩,增长2.3%;茶叶实有面积16.9万亩,增长8.1%。瓜果种植快速发展,全县种植瓜果1.3万亩,比上年增长94.1%,产量4.5万吨,增长96.1%。发展生物药业,种植黄杞子、龙血树、石斛、伏伶等药材5.4万亩,投产4.7万亩,原料药材产量270吨,农业产值达871万元。

(二)林业生产略有下降。全年完成木材采伐114.7万立方米,同比减0.7%;合理开发林业资源,严格执行政府松脂限采令,全年松脂产量5万吨,减11%。

(三)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疫病防控力度,全年生猪存栏29.4万头,同比减5.3%,出栏19.1万头,增长8.9%;家禽存栏134.4万只,增长0.5%,出栏175.4万只,增长0.7%。肉类总产量1.7万吨,增长8.5%。

(四)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积极探索建立渔业发展贷款担保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水面,扩大罗非鱼养殖规模,引进大闸蟹、鲟鱼等特种水产品试验示范养殖,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3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2.3亿元。罗非鱼切片加工厂和鱼粉、鱼油加工厂招商引资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全年共投资2082万元,实施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77个。整合项目资金787万元,完成15个新农村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六)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投资3584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3.2万亩。加快推进曼转河水库建设,累计投资1.1亿元。投资1707万元,完成大独田水库除险加固并通过验收,完成文英河、长海小(一)型水库,三尖山、勐烈、弯田、大山4座重点小(二)型水库及光山、芒片等3座非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火营水库大沟、昔木水库左上干渠防渗工程。全县全年水库蓄水量达1.1亿立方米。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21493万瓦特,拖拉机拥有量5275台,拖拉机配套农机具3624部,微耕机3153台,稻麦联合收割机53台,手扶式插秧机2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8156台,农用排灌机械667台。

三、工业、建筑业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的逐步好转,2011年全县工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4.2亿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后比上年增长3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8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4亿元,增长30.7%。

(一)轻重工业同步快速发展。全县轻工业实现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7%;重工业实现产值26.4亿元,增长33.7%。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八增二减。八增:原煤15.3万吨,同比增长32.6%;食糖2.5万吨,增长8.8%;酒精2297千升,增长23%;松香2.5万吨,增长6.8%;发电量44551万度,增长36.2%;人造板17.1万立方米,增长13.2%、精炼铜1510吨,增长4.1%;机制红砖6124万块,增长17.1%。二减:纸浆9.6万吨,减15.2%、水泥15.7万吨,减21.7%。

(三)支柱产业全面增长。林产工业产值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矿业产值2.6亿元,增长19.3%;工业产品茶产值2.4亿元,增长5.8%;水电产业产值1.1亿元,增长1.04倍;制糖工业产值1.9亿元,增长89.3%。

(四)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县有建筑企业34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4%;建筑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22.6%。全员劳动生产率16.4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大项目的督查与监理,抓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电力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500万元以上完成投资额16.1亿元;房地产开发3.2亿元,增长3.3倍。

(一)施工项目大幅增加,但大项目少。全县共有施工项目387个,同比增加28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77个,增加208个。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8个。

(二)一、三产业增长,二产业下降。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1亿元,下降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8.4亿元,增长31.2%。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3.3倍。房屋施工面积2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6.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3.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6万平方米,99套86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