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呼兰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4-06 哈尔滨市呼兰区统计局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亿元,增长15.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3.0%、41.5%和38.2%。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3:43.6:36.1调整为20.3:43.4:3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491元,比上年增长12.5%。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可比口径,下同),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亿元,增长22.7%。财政总支出1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5亿元,增长33.5%。

农业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4万亩,比上年下降0.2%。全年粮食总产量93.6万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水稻14.7万吨,增长39.7%;玉米68.1万吨,增长4.8%;大豆6.5万吨,增长65.4%;蔬菜产量15.9万吨,上涨109.2%。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稳步推进。全区牧业小区发展到20个,畜牧养殖专业户8005户。至年末,全区大牲畜存栏98983头,比上年增长7.0%。其中黄牛及肉牛61849头,增长5.8%;奶牛30423头,增长11.5%。生猪存栏354306头,家禽78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00117吨,增长3.3%;奶类产量71884吨,增长37.9%;禽蛋产量20496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6800吨。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至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5万千瓦时;化肥投入(折纯)35171吨,增长18.0%;农村用电量9820万千瓦时,增长3.5%。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8亿元,增长13.3%。在规模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增长15.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下降22.2%。

主导产业增长较快。全区两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占规上企业增加值比重达79.3%。其中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15.4%;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17.9%。

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9亿元,比上年增长94.4%;实现利税4.9亿元,增长73.2%。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2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2.1亿元,安装工程产值0.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9492元/人。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2.8亿元,增长44.1%。大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17个。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投资2181万元。

投资效果稳步提高。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1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89个,投产项目6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60%。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4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6.9%。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扩大。全年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食品类增长22.2%;衣着类增长12.0%;用品类增长20.1%;金银珠宝类和日用品类增长20.2%。

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增长。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382万吨。公路客运量384万人次。

邮电通信业增长稳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11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28万元,增长1.0%;电信业务总量5783万元。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4.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95061户;移动电话用户92243户;互联网用户16799户,其中宽带接入户16645户,增长52.6%。

金融

金融业运行平稳。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9亿元,比年初减少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32亿元,减少10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亿元,减少4亿元。

市场价格

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8,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9%、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保持平衡、居住类上涨5.6%。

二、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现有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20个,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全年用于科学技术支出1074万元,比上年增长8.16%。受理专利申请66件,下降4.3%;授权专利42件,增长40%。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区普通高校22所,在校学生88558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990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6910人;初中27所,在校学生14619人。全区共有小学99所,在校学生3072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0人;幼儿园160所,在圆幼儿11012人。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全年举办各种文艺活动50次;参加市里文艺活动10次,获得1个奖项。申报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呼兰区美术馆。

卫生事业

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05个,卫生机构床位2151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112人,其中医师989人,护士624人。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举办了呼兰区2008年中小学速度滑冰比赛,被评为全省冰雪先进集体。向上级体校送12名运动员。在第十七届哈市运动会上,共获得14金、43银、38铜的好成绩。成功进行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我区有高翔和雷殿生两名火炬手参加了传递。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

福利与救助事业稳步推进。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15家,床位960张,共收养孤、老、残、幼552人。全区有7405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910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区2069人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社会保障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至年末,全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3.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28万人。全区共有2.6万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区有1.1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