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宁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深入贯彻实施“双带动”发展战略、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入实施“双带动”发展战略为主要任务,始终坚持抓发展、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2011攻坚计划”成效显着,综合实力大幅增长,转调效果日益彰显,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崭新变化,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一综合 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1.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1.49亿元、111.15亿元和88.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11.3%、16.5%。经济结构稳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5:46.8:35.7调整为17.2:46.1:36.7,一、二产业分别下降0.3、0.7个百分点,三产提高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5.1%、40.7%、44.1%,分别拉动GDP增长1.8、5.0、5.4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1923元、增长12.1%。 “两极”掀起攻坚发展热潮。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坚持突出抓项目、全力搞配套、重点建社区,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发展框架日渐成型,被纳入泰安市区域带动战略。环城科技产业园坚持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主攻“一高两现代”产业,产业园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全县288个施工项目中,过亿元项目达80个,有67个聚集在“两极”,其中泰山之阳科技产业城42个,环城科技产业园25个。产业城完成500万元以上投资8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3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利税36.7亿元;产业园完成500万元以上投资66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9亿元、利税22.3亿元。“两极”规模企业发展到231家,己聚集了全县80%以上的投资额和工业总量,成为跨越发展的巨大引擎。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109.8亿元,增长131.8%;新引进过亿元项目34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全年对上争取资金11.6亿元,增长36.5%,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等一批对上争取项目成功落户我县。全县在建过亿元项目达到9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5个,发展后劲显着增强。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增长18%;实缴税金12.5亿元,增长32%,占国、地两税总额的比重达到87%;民营经济总户数发展到1.33万户,其中新发展私营企业368户,增长16%;新发展个体企业2450户,增长18%。 改革创新力度加大。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启动,政府机构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税、国资、金融、投融资、行政审批等配套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圆满完成;“大统计”体制推行的成效进一步凸显。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201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实现农业增加值41.5亿元,增长6.0%,其中,种植业实现增加值26.2亿元,增长2.6%;林业0.9亿元,增长3.1%;牧业12.8亿元,增长16.7%;渔业0.1亿元,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1.5亿元,增长1.5%。 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加。全县粮食生产连续9年保持增长,粮食播种面积135.7万亩、总产65.8万吨、亩产484.5公斤,同比分别增长1.8%、3.5%和1.7%;花生播种面积23.7万亩、总产7.4万吨,分别增长2.5%和4.3%;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27.3万亩、总产937.5万吨,分别减少6.6%、6.9%。畜牧业发展良好,肉、蛋、奶类产量稳定增长,生猪存栏、牛存栏达到50.7万头和8.0万头,分别增长24.2%和5.9%,肉、禽蛋、奶类产量分别达到9.4万吨、3.2万吨和8.2万吨,分别增长21.4%、6%和15.8%。我县继续保持“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称号。 林业、渔业稳步增长。全县新增造林面积2142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456公顷,经济林面积561公顷,防护林面积975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7%,森林面积2.68万公顷,增长3%,活立木蓄积量149.6万立方米,增长5%;木材产量3.7万立方米,其中原木产量2.2万立方米。水产养殖面积1184公顷,水产品产量1500吨,拥有机动渔船9艘,总吨位230吨。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7139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高于财政支出9.2个百分点。全县农机化投入资金5335万元,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3万千瓦,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78%,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为6.8万公顷、8.6万公顷、9.0万公顷。通自来水村达到553个,同比增加3个。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带动”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县24个试点社区共有已入住、已建成和在建三种居民楼267栋,建成面积102万平方米,总投资7.8亿元。积极推进“一池三清四改”(建沼气池,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村内达到“四通五化”(通路、通车、通水、通有线电视,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今年,葛石镇达到生态文明镇标准,全县有80个行政村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南故城社区被表彰为省级生态文明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运行。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发展到295家,同比增加36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02%,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分行业看,全县29个行业增加值中,2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平均增幅为35%。 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95.7元,比上年增长16.59%,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3.9%;实现利润39.5亿元,增长53.6%,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由80.5%提高到83.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下降15.8个百分点。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1.3%,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103.2亿元,增长4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8.8%,比重上升2.0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546.2亿元、47.3亿元、73.5亿元,分别增长47.5%、50.9%和51.6%;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45家、187家,同比分别增加56家、4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