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陵川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06 晋城市陵川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型跨越为主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战略,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加强社会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79亿元,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6亿元,增长17.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5%;第二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08%;第三产业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8.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67%。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7.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3亿元,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0.63亿元,增长13.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6亿元,增长4.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986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856美元。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6256万元,增长30.67%,其中增值税完成9020万元,增长472.7%;企业所得税2566万元,增长91.9%;个人所得税1707万元,增长864.4%;营业税2312万元,下降3%;资源税218万元,增长14.8%。一般预算收入12596万元,增长21.83%。一般预算支出执行97265万元,增长29.6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3.8%,教育支出增长34.21%,环境保护支出下降66.6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1.5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4.6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8.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1.01%。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1765人,减少4670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2669人,减少91人,农村从业人员109096人,减少4579人;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人数11586人,减少451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60个,占市下达年度目标(2000个)的108%;转移富裕劳动力10700人,占市下达年度目标(10000人)的107%。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0人,占年度目标(610人)的107%;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173人,占全年目标(162人)的107%。完成创业培训16期480人,241人创办了企业,吸纳就业人员1738人,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3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86人,较年初增60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低于市控目标(3.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44公顷,减少0.13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7350.5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06.3公顷,谷子种植面积1141.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23公顷,减少0.02公顷;药材种植面积0.55公顷,增加0.0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04公顷,增长23.8%;果园面积4493亩,增长4.2%。

全年粮食总产量11.98万吨,增产2.2%;其中,夏粮产量0.1488万吨,减产7.5%;秋粮产量11.83万吨,增产2.3%。

全年油料产量908吨,增产8.6%;药材产量1777吨,增产30.5%。全年蔬菜产量27747吨,增产24.6%;全年水果产量1375吨,减产60.5%。

全年肉类总产量8674吨,增长45.3%。其中,猪肉产量7207吨,增长48.4%;牛肉产量164吨,增长67.3%;羊肉产量716吨,增长48.9%;年末生猪存栏74399头,增长0.7%,生猪出栏100487头,增长54.7%;牛存栏1369头,增长0.1%,牛出栏1164头,增长66.8%;羊存栏60802只,下降11.5%,羊出栏47479只,增长48.2%;禽存栏582728只,下降8.9%,禽出栏390885只,增长23.8%。禽肉产量587吨,增长23.8%;兔肉产量58吨,增长31.8%;全年奶类总产量620吨,增长1%;禽蛋总产量6095吨,增长44.6%;蚕茧总产量131吨,下降22%。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1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07%。全年木材产量2912立方米,增长207.5%。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1千公顷,下降9.4%;四旁植树126.58万株,增长8.2%;育苗面积380公顷,增长54%;核桃产量达到877吨,下降23.7%。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0万千瓦,增长4.2%。机械耕地面积15507公顷,机械播种面积12733公顷,增长11.69%;机械收获面积7533公顷,增长85.2%。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到8020万元,增长4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109.7万元,增长31.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7.4%,非公有制企业增长37.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2.4%,重工业增长32.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979.3万元,增长62.6%,其中:煤炭行业80461.4万元,增长61.8%;农副食品加工业9881.9万元,增长14.3%;化工行业13488.4万元,下降6.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6850.5万元,增长43.1%;冶炼行业33297.1万元,增长39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6459.7万元,增长70%;实现利润40015万元,增长73.2%;亏损企业亏损额704.1万元,下降0.9%。

年末全县乡镇及民营经济增加值19.3亿元,增长15.5%;总产值59.3亿元,增长16.5%;营业收入50.6亿元,增长17%。

全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增长18.3%。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有3家,完成总产值2394.9万元,下降46%;竣工产值2273.5万元,增长54.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051万元,比上年增长61.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6856万元,增长7.27倍;第二产业投资91361万元,增长58.5%;第三产业投资64834万元,增长36.4%。

全年全县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7.6亿元,本年完成投资4.2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3%。

五、能源

全年全县向省外运输煤炭144.54万吨,增长47.29%,外运煤炭占原煤产量的比重为87.5%。

年末市反馈全社会用电总量44952万千瓦小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147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4.78%;第二产业用电35164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78.23%;第三产业用电2258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5.0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383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11.97%。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187.3万元,增长17%。分地域看,城镇70267.2万元,增长17.5%;乡村35920.1万元,增长16%。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7%,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增长1.1%,化妆品类零售额下降62.7%,日用品类下降3.4%,汽车类下降3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7.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60.8%,书报杂志类增长1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23.2%,建筑及装璜材料类增长3.2%,其它类增长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