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庄浪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秦剧团年内演300场次,其中农村演出280次,观众10万人次。图书馆馆藏总量8.3763万册,流通1.8万人次。博物馆6778件文物藏品中达级藏品934件,其中一级品48件,二级品198件,三级品688件。紫荆山、云崖寺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门票收入44.4万元。全年举办各种文化展览90次,城区举办各种文艺表演20场次。投资166.75万元为17个乡镇文化站配套了设施设备,投资2560万元、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的博物、图书、文化三馆综合楼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3.7%,电视人口覆盖率94.0%,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637户,其中农村用户260户,数字电视用户6850户。 年末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4个,病床位1041张,卫生技术人员1183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34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49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624人,见习及其他376人。 全年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77次,参加人数11.16万人次。组队参加平凉市第三届运动会14个大项,56个小项的比赛,获得成年组团体金牌总数第三名和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取得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4枚;青少年组团体金牌总数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名次第一,取得金牌40.25枚,银牌24枚,铜牌15枚。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446352人,其中乡村人口41188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2.3%。根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反馈,2011年末我县常住人口为38.25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9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977.17元,增长14.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26.65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626.65元,下降1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28元,增长88.7%。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报酬33341元,增长13.3%。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2辆,摩托车62辆,彩电128台,衣机67台,移动电话178部。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0辆,摩托车53辆,家用电脑67台,彩电153台,冰箱70台,洗衣机93台,电炊具447台,移动电话206部。 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23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515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6260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86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98.9万元,同比增长19.1%;农村低保已保57904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340.29万元。年末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40.34万人,参合率98.61%;年内为42万名参合群众报销医药费用8511.56万元,其中为3.04万名住院患者报销医药费用7024万元,人均补偿2034元,住院补偿率为62%;普通门诊补偿34.9万人次1371.6万元,人均补偿40元,户受益率达87%。7月份列入全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至年末,登记参保农村居民238844人,参保率96.50%;收缴参保者个人保费2174.1万元,各级财政为缴费参保者个人补贴694.327万元。为51825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4148.5万元,发放率100%。参保城镇居1698人,参保率74.18%;为318名符合待遇享受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镇老人发放养老金10.494万元,发放率100%。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六项主要污染物均控制在目标值之内,总控率达到100%。大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56毫克,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每标立方米0.023毫克,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每立方米0.022毫克。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8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2.2分贝和63.2分贝。全县环保投资达到6056万元,其中污染源治理90万元,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保1296万元,环保能力建设15万元,城市环境综合治理4655万元。环保投资指数达2.86%。 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9人,受伤5人,直接经济损失0.6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平,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50%、72.8%,死亡人数占市政府下达我县当年控制指标10人的90%。亿元GDP死亡率为0.42,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9.2,万车死亡率为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 注: 1、生产总值及其相关指标为初步核算数据,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2、农村经济主要指标为2011年省统计局评估后反馈数据。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人均指标用全省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平均常住人口计算。 5、本公报中就就业、人社、低保、财政、金融、保险、旅游、交运、通信、邮政、教育、文化、广电、卫生、体育、环保、安监等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