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务萎缩。年末全区2家保险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17%。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43亿元,同比下降1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学校163所,其中小学131所,初级中学10级,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0所,职业高中8所。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高中招生2166人,在校生6435人,毕业生2403万人。初中招生3814人,在校生10950万人,毕业生3911人。普通小学招生5743人,在校生27542人,毕业生3783人。职业高中招生4652人,在校生15367人,毕业生5097人。全区共有幼儿园58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1294人。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350个。 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0.4%。全区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6项。全年专利申请18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9件,专利授权122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当年新建成103家农家书屋,免费送戏下乡55场。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有线电视用户数3.7万户。全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69%,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401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所1,疾病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369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238张。卫生技术人员2812人,其中:执业医师738人,执业助理医师862人,注册护士1037人。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22个,体育馆1座,游泳池2个。全区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共夺取冠军8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8项次,共约6000人参加。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根据2009年全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显示,全区行政区划面积1339.91平方公里。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2011年批准建设用地179.5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83.36公顷,历年开发在2011年变更补充耕地132.25公顷,其中2011年补充耕地25.44公顷。年平均降水量924.8毫米。 城乡环境继续改善。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7分贝。二氧化硫排放13596吨,同比增长32.2%。化学需氧量排放11062吨,同比下降1.5%;全区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6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8.18%。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493公顷,退耕还林233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1.3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为66.51%。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1.68%,比上年上升20.9%;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为1.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4.73,上升28.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卓有成效。全区年末总人口36.67万人,常住人口40.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36万人,乡村人口16.17万人,城镇化率60.10%。 全区人口出生率13.67‰,死亡率6.91‰,人口自然增长率6.76‰。全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445人,发放奖励扶助金32.04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90人,发放扶助金15.76万元。 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94元,增长13.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717元,增长10.4%;经营性净收入2683元,增长35.7%;转移性收入4235元,增长34.3%。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37元,增长16.4%。其中,工资性收入3787元,增长13.3%;家庭经营收入5581元,增长42.1%。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646元,增长10.0%。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增长7.0%、22.0%、9.0%和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03元,增长23%,其中食品支出2395元,增长22.5%。全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2.0%。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2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461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7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110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96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8389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723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巩固,参合人数达203753人,参合率99%。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916人,参合率98%。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7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72元。全区乡镇敬老院完成改扩建15所,完成改扩建农村“五保之家”1所。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300户。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441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为3.8%。年末全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79张,收养各类人员130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邮电业务总量2011年采用新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