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苏仙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开好局、起好步,苏仙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开放创新、务实求精”的精神为导向,全力打造魅力之城、幸福苏仙,全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全区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179.1亿元,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11.2%。按常住人口计,人均生产总值达4.42万元。 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6.1:66.2:27.7,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0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90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亿元,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9.13亿元,增长7.9%;林业总产值0.75亿元,下降10.6%;牧业总产值8.46亿元,增长1.1%;渔业总产值1.01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25亿元,增长6.9%。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1.9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9%,产量12.28万吨,比上年下降6.0%。油料种植面积1.68千公顷,增长4.4%,产量3041吨,增长3.8%。蔬菜种植面积6.61千公顷,产量188171吨,分别增长1.6%和9.6%。烤烟种植面积0.64千公顷,增长13.6%,产量1728吨,增长13.8%。出栏生猪60万头,比上年下降0.1%,水产品产量11231吨,增长0.12%,生猪存栏量30.85万头,比上年增长17.4%,家禽出笼量309.7万羽,增长2.55%。 全区共有22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共实现企业总产值9.35亿元,带动基地总产值3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实现利税1.71亿元。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090处,投入资金1.04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400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86万千瓦,增长2.46%。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改造县乡公路36.84公里,新建成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55.71公里。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个,建设农家书屋164家。新建农村沼气池612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3个,新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5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6个,解决1.6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1家,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7.8亿元,增长20.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46.1%;重工业增加值111.3亿元,增长18.9%。大中型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5.7%;园区工业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6.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4%。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5.3%;制造业增加值73.4亿元,增长23.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19.7亿元,增长7.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0.4%;全区规模工业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7户,比上年增加24户。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原煤产量63.4万吨,增长12%;发电量79.5亿千瓦时,下降0.9%;十种有色金属17.6万吨,增长63.8%;水泥229.1万吨,增长26%;白银产量30.2吨,增长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3亿元,增长5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增长61.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30.36%。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区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24.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7.1万平方米,增长14.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137.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高速增长。全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9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2个,已投产项目2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7亿元,增长38.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增长3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8亿元,增长937.1%;第二产业投资55.8亿元,增长75.6%,其中工业投资54.4亿元,增长72.4%;第三产业投资33.7亿元,下降8.8%。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8.2亿元,增长37.2%。商品房施工面积141.7万平方米,增长50.7%;商品房销售面积59.2万平方米,增长12.9%;商品房销售额20.2亿元,增长27.8%。新建(筹集)城镇廉租住房1500套。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市场消费持续繁荣。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增长18.4%。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56.7亿元和3.2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1.8%。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7800件,销售金额1800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80万元。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5%,八大消费品大类全面上涨。其中:食品上涨9.6%;烟酒及用品上涨0.9%;衣着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4.4%;交通和通信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6%;居住上涨7.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5.5%;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8.5%,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产品上涨12.4%;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上涨2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上涨23.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区进出口总额11472万美元,增长18.5%。其中,出口10512万美元,增长20.4%。 招商引资成果显着。全区新签外资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6151万美元,增长12.5%;实际到位内资20.7亿元,增长19%。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4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10.4%。公路货物周转量26.65亿吨公里,增长19.32%。公路旅客周转量3.51亿人公里,增长8.56%。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区邮电业务总量4.63亿元,增长10.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64亿元,增长13.7%,电信业务总量3.99亿元,增长10.3%。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达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3亿元,增长37.8%;上划中央“两税”1.07亿元,下降17.7%;上划“两个所得税”3647万元,增长22.3%。 存贷款一增一减。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6.29亿元,同比增长15%。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25亿元,同比减少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