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慈利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全县财政总收入62034万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9898万元,同比增长25.6%。在县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中国税完成3812万元,比上年增长17.4%,地税完成20455万元增长25.7%;非税收入完成13617万元,增长27.65%、地税共实现各项税收收入29333万元,同比增长45.73%。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8156万元,同比增长28.0%。民生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三农”、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共支出121698万元,占总支出的61%。 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7176万元,比年初增加180245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57595万元,比年初增加133028万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506368万元,比年初增加67957万元。 八、对外开放和旅游 年内全县招商引资项目10个,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2个,项目签约总金额16.7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0万美元,同比增长38%。对外贸易完成出口总额690万美元,同比增长56.8%。 全年共接待游客2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收入117487万元,同比增长23.3%。 九、科技教育 全年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3432万元,增长20.2%实现增加值30132万元,增长33.1%;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83432万元,增长22.2%,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利税总额4549万元,增长22.3%。 全县拥有普通高中5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78所、教学点63个,幼儿园70所。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316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374人;初中在校学生17871人;小学在校学生34208人;在园幼儿15448人。2011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完成全县中小学施工项目9个,完成投资700万元,完成慈利二中科教楼、图书馆、学生宿舍工程,职教中心建设和四中搬迁工程进展顺利。 教学质量实现新突破。全县高考成绩又创新辉煌,报名参考人数为3527人,本科一批录取350人,本科二批录取879人,本科三批录取365人,本科录取率达45.4%,高于全省本科平均录取率4.42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体育 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1个,年末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1.5%和98.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45%。建设完成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224所“农家书屋”,“农家书屋”达412家。 以建党90周年为主题,开展“红戏”下乡50场,“红影”巡演89场,下社区开展文艺辅导25次,观众达12万余人。送电影下乡7526次。 县博物馆建成“楚汉古城”、“宗教胜地”和“土家之家”三个主题展厅,展出国家珍贵文物400多件。慈利土家花灯,岩泊渡红薯粉丝传统制作工艺等7项非遗项目入选,至此我县共有116项县级以上非遗项目。 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病床实有数1587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78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60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42人,注册护士568人。全县有5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55%,全年享受新农合补偿32.3万人,享受到补偿资金10985万元,受益面59.88%。 体育事业取得新突破。2011年,全县拥有400米标准运动场4个,体育馆2个,运动场12个,各种训练房5个,全年有1.08万人参与各类健身项目活动。全年夺得省以上比赛金牌30枚,银牌2枚,铜牌4枚。承办2011年湖南省青少年儿童乒乓球锦标赛和湖南省第十二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锦标赛。 十一、环境、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2011年上半年,全县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万元GDP电耗下降3.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3.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下降6.9%,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0.4个百分点。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取得新成绩。2011年,全县报批建设用地63.2公顷,确保项目建设,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整理复垦土地面积970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60.5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2011年,城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优良的天数350天,比2010年增加1.42%;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6%。城市区域环境平均等效声级为55.5分贝,比去年降低3.3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加权平均值为68.9分贝,比去年降低1.4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0%,比去年增长10个百分点。2011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270吨,比去年消减3.2%;氨氮排放总量800吨,比去年消减2.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680吨,比去年消减3.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80吨,比去年消减1.1%。 生态建设成果显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51%,提高0.9个百分点。已有零阳镇等3个乡镇、苗市镇白龙村等10个村获得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荣誉称号。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6起,道路万车死亡人数1.33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死亡人数1.7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216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702635人,其中:男性360049人,女性342586人。全年出生人口6905人,出生率为9.8‰;死亡人口5069人,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人口1836人,自然增长率为2.6‰。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39元,增幅为11.51%。受居民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的双重影响,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905元,比上年增加1295元,增幅为13.4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51元,同比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3元,同比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47元,同比减少8.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平方米,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9。 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982人,新增转移就业20472人,其中有组织转移输出8776人,全年实现劳务经济总收入55000万元。 全县共有28622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2408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5506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3099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099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0140人。全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88户11752人,共支付低保金239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7206户25993人,共支付低保金2093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3953户4175人,支付供养资金493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