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宝鸡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宝鸡调查队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目标,全力抓好“十件大事”,强力推动“五大突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17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5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9.25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97.94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579元,折合5012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78.51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9.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2%,其中城市上涨5.1%,农村上涨5.2%。全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0.9%;农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4%。 全年市区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5.9%,涨幅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全年财税总收入151.6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44亿元,增长32.7%。全年税收合计1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国税收入81.78亿元,增长20.2%;地税收入38.30亿元,增长27.1%。 全年财政支出16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用于教育的支出37.53亿元,增长42.7%;用于农林水事务的支出24.43亿元,增长27.5%;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22.67亿元,增长25.6%;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13.93亿元,增长25.2%;用于住房保障的支出11.69亿元,增长1.47倍。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完成总产值2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114.77亿元,增长10.2%;牧业产值85.88亿元,增长2.3%。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54万公顷,比上年略降0.5%;油料播种面积1.3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2.0%。粮食总产量142.52万吨,增长3.0%。其中,夏粮总产77.38万吨,增长2.5%,秋粮总产65.14万吨,增长3.6%。油料总产2.21万吨,下降0.6%。 全年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主要畜牧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畜禽存栏量保持稳定。 全年园林水果总产量118.56万吨,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苹果产量63.98万吨,增长19.6%;猕猴桃产量41.25万吨,增长40.0%。蔬菜总产量112.61万吨,增长4.7%。 农用机械总动力209.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5%。大中型拖拉机1.37万台,增长11.4%;小型拖拉机3.16万台,增长4.3%。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74万公顷,占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的5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4.32亿元,增长19.3%。 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6户,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11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2.40亿元,增长32.8%。其中国有企业产值640.40亿元,增长39.3%;集体企业8.5亿元,下降34.0%;股份企业885.2亿元,增长28.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5.90亿元,增长48.4%;其他经济企业12.40亿元,下降3.4%。轻工业产值343.80亿元,增长35.9%;重工业产值1348.60亿元,增长32.0%。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八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1.91亿元,增长33.0%。其中,冶金工业产值555.93亿元,增长42.5%;装备制造业529.87亿元,增长18.8%;食品制造业245.47亿元,增长35.5%;能源化工业166.71亿元,增长4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1.27亿元,增长59.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54.88亿元,增长27.6%;纺织服装业25.0亿元,增长21.9%;医药制造业12.78亿元,增长31.0%。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按现价计算)。全市四级以上总承包、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建筑企业97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1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4.98亿元,增长3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18.03亿元,增长31.9%;农户投资45.34亿元,增长39.6%;跨市区项目投资44.66亿元。 在固定资产中,第一产业投资36.6亿元,增长32.1%;第二产业投资427.35亿元,增长31.1%;第三产业投资454.08亿元,增长31.5%。 全年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7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商品房施工面积459.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8%,其中新开工面积169.94万平方米,下降16.7%。商品房销售面积210.08万平方米,增长5.9%,其中住宅203.46万平方米,增长5.2%。 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50705套。其中:廉租房5740套,公共租赁房20173套,经济适用房2584套,限价商品房11641套,城市棚户改造7149套,国有工矿棚户改造394套,国有林区棚户改造及国有林场危房改造3024套。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9.89亿元,增长1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90亿元,增长6.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14.49亿元,增长17.1%;餐饮收入额40.29亿元,增长11.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餐饮收入8.01亿元,增长17.7%;商品零售额125.34亿元,增长28.0%。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主要类别看:吃类商品8.64亿元,增长31.0%;穿类商品13.14亿元,增长37.2%;日用类商品3.5亿元,增长38.3%;石油及制品33.77亿元,增长26.8%;汽车类8.78亿元,增长14.8%;娱乐体育类0.22亿元,增长3.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8.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出口4.99亿美元,增长88.7%;进口3.24亿美元,下降5.6%。 全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4个,实际使用外资5497万美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1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其中境外游客20.3万人次,增长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增长32%。 全市现有各类旅游景区(点)47个,其中人文景区27个,自然景区2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3A级旅游景区12个,2A级旅游景区6个,A级旅游景区1个。千阳千湖公园被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渭水之央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太白山、通天河森林公园,周公庙、关山草原景区荣获“陕西省平安优秀景区”称号。年末国内旅行社41家,星级宾馆饭店3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