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全市社会福利院3个,县级福利中心6个,民办福利机构6个,共有福利床位2157张。全市85855名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92233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敬老院47所,6066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全市大病医疗救助64022人,其中资助农村参加合作医疗37045人,日常救助17511人,医后救助8980人,建立并顺利实施了临时救助制度,全市开展临时救助9633人。 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搬迁、产业扶贫、贫困户能力建设、社会扶贫、外资扶贫“六大扶贫工程”,带动了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山区、北部乔山地区三大区域十三个重点板块的扶贫开发。全年实现6.19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十一、城市建设 年末城市道路长度485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5.5平方米,路灯总盏数达到5.59万盏。城市公交营运车辆665台,运营线路36条,线路总长度463公里,年客运量1.84亿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1.8标台。市区垃圾无害化率100%;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79%;城市居民用气总户数27.28万户,燃气普及率98.7%;城市供水管网总长565公里,用水普及率99.8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绿地率3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9平方米。 全年用水量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1%。其中:生活用水量1.24亿立方米,增加11.7%;工业用水0.77亿立方米,增加1.3%;农业用水4.42亿立方米,下降0.2%。 十二、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全年COD排放量5.21万吨,比上年污染普查数削减4.0%,SO2排放总量4.85万吨,削减4.9%。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二级以上天数为317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7%。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污水处理率93.0%。 全年平均气温川塬区为11.7~13.4℃,各地较常年偏高0.1~0.3℃。年极端最低气温:川塬区:-13.4~-8.6℃,山区:-21.8℃~-12.9℃。年极端最高气温:川塬区:37.4~40.2℃,山区:31.0~36.9℃。全年总降水量725.5~1113.6mm。总日照时数1547~1909小时。市气象台共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号35次。 全年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34.4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4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飞播造林7万亩。1292万亩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全民义务植树982万株,育苗面积21450亩。森林公园接待游客60.2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3426万元。 宝鸡市耕地保有量542.3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93.46万亩。 年末全市境内共有矿产地202处,发现各类矿种资源45种,其中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19种,矿区96处,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列全市前三位的矿种有:水泥用灰岩、磷、煤,新增黄金储量60吨。全市共有各类采矿企业356户,共设置探矿权78个,累计勘察投入1.01亿元,勘察登记总面积2818.44平方公里。 全年全市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513起,比上年上升17.8%,死亡179人,下降7.3%。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66人,下降2.4%,工矿商贸企业职工死亡12人,下降45.5%。 注:1、本资料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夏粮产量和秋粮产量系调整后数据。 4、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不含供电局、烟厂、陕汽、法士特四家数据。 6、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7、从2010年开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城市”、“县及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新设按“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额”两种消费形态的分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