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统计局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凝心聚力,务实进取,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开局的强势起步。 一、综合 经济增速再创新高。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5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768万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438万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266550万元,增长17.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2.5∶93.2调整为4.5∶2.2∶93.3。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2011年为民办实事省、市定项目32项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共计投入资金6141.02万元。改造县乡公路2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7789人,农村危房改造450户,新建农村沼气池300户,市城区小街小巷整治项目环溪路、柳荫巷工程完工并且通过验收。 二、旅游与城市建设 旅游接待规模持续攀升。2011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621.11万人次,同比增长22.44%,其中接待境外游客59.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7%。从接待景点来看,区管门票站接待人次数为616.8万人次,同比增长15.55%,黄龙洞景点接待人次数为88.6万人次,同比增长25.31%,宝峰湖景点接待人次数为51.8万人次,同比增长10.40%,百龙电梯景点接待人次数为233.4万人次,同比增长28.46,天子山、黄石寨索道景点接待人次数为401.0万人次,同比增长31.86%。全年实现门票收入120847.3万元,同比增长30.65%,实现旅游总收入65.79亿元,同比增长17.06%。 旅游转型提质继续推进。景区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核心景区游道及标识标牌改造、森林公园景区公路改造全面完成,成功开通杨家界至龙凤庵环保客运班线,杨家界客运索道完成征地拆迁。冯氏粤桂、纳百利酒店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青和酒店成功申报为五星级旅游饭店。至年末,全区拥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25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7家,二星3家;全区接待床位24000余张,其中星级以上宾馆6000余张。 2011年,我区成功协办2011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第二届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加强了与央视、湖南卫视、旅游卫视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形象宣传,率先在全国利用微博进行景区营销。黄龙洞注册“中国驰名商标”,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首批试点单位,武陵源区跃居湖南省旅游强县之首,并顺利通过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复核验收。旅游多元化营销、品牌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旅游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 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60.11%。城市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新增绿地面积2.24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41.09%,绿化覆盖率达52.1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91平方米。 三、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稳步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73万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8024.8万元,增长2%;林业产值3036.7万元,增长9.5%;牧业产值6886.2万元,增长31.5%;渔业产值77.6万元,下降8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00.5万元,增长3.2%。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9.4%。牲猪出栏3.26万头,下降3%;山羊出栏0.37万只,下降7.5%;家禽出笼33.6万羽,增长1.8%;水产品总产量46吨,增长2.2%。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由示范村建设转向示范片建设,着力于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庄环境,示范片四村共计投入资金130万元。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2011年全区新增特色养殖基地9个,新发展中药材种植520亩、蔬菜850亩,建立了一个水稻、4个蔬菜标准化基地,成立了两家蔬菜配送中心,新发展万羽养鸡场三家,新建大鲵养殖基地1个,发展大鲵养殖户5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 惠农资金支付有力,全区总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89941户次,达2827.6万元。其中,发放种粮直补及农资直补185.1万元,良种补贴26.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708万元,家电汽摩下乡补贴114.7万元,城乡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182.6万元,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补助222.3万元。 四、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138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00万元,同比降低0.2%。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35617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23564万元,同比增长16.8%,非农户投资12053万元,同比增长27.8%。按照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总体部署和要求,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武陵路东段改扩建全面完工,溪布街高标准建成,野猫峪垃圾填埋场及中转站正在抓紧建设,原生态绿景休闲园工程已完成征地拆迁,锣鼓塔区域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方案设计。 五、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8%。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214.9万元,增长1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058.1万元,增长20.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5370.1万元,增长15.6%;零售业零售额39887.8万元,增长15.2%;住宿业零售额11610.5万元,增长29.1%,餐饮业零售额13404.6万元,增长18.8%。 全区实际利用内资2.4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170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年末全区公路线路里程284公里,共有客运线路15条。完成公路货物运输总量37.25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6635.48万吨公里。完成公路旅客运输总量1564万人,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89542.9万人公里。 年末全区社会机动车保有量达9349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549辆,比上年末分别增长2.6%和8.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2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20万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2602万元,增长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62万户,增长6.5%,移动电话用户为4.26万户,增长12.3%,计算机宽带用户达到8900户,增长14.8%。 七、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46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407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0.6%。完成一般预算收入26098万元,增长25.8%,占GDP比重为9.1%。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5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57.9%、教育支出增长46.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0.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6.0%、农林水事务支出减少3.8%、保障住房支出增长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