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武陵源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4-02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统计局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671万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28.6%,各项贷款余额258778万元,同比降低3.8%。

全年保险公司保险保费收入2329万元,比上年下降13.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教育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校15所,其中完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心学校4所,片完小1所,村小及教学点7个。在校学生7398人,其中小学生4213人,初中学生1645人,普高学生1164人,职高学生376人。小学教职工188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中学教职工284人,其中专任教师241人。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为0.5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等工作全面推进。2011年,安排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745.3万元,全区560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了免补政策,其中落实免学杂费资金318万元,免教材教辅及作业本资金187.5万元,校舍维修改造专项经费126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113.8万元。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0万元,中职助学金48.6万元,中职国家免学费资金16.72万元。

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1件。全年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个,立项3个。重点项目立项1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个,立项4项。2011年武陵源区首次申报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5.08万人,覆盖率达96.39%。“庆祝建党90周年‘昆仑杯?高唱红歌颂党恩’歌咏大赛”成功举办,广场、社区文化活动有序开展,组织放映农村及广场电影600场次。在全省率先建立村(居)法治工作站。“五五”普法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区(县)。

2011年,我区成功举办了区第三届运动会,男子100米等四个项目打破市、区记录。成立了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体育总会,同时成立了武陵源篮球协会、门球协会、自行车协会等二级分会,结束了我区没有体育协会的历史,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提供了组织保障。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54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村居卫生室42个,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全区卫生工作人员191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162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62张。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根据区公安分局资料,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53749人,比上年末增加664人。全年出生人口652人,出生率为12.1‰。死亡人口320人,死亡率为5.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27‰。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3:100。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48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5714元,增长12.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1%,上升2.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5%,上升3.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712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86元,增长7.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居住面积68.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6平方米。

十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0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1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72人,新增企业养老保险552人,新增失业保险251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1023万元、低保金1248万元、扶贫对象引导发展资金93万元,投入五保供养经费74万元。

全区基本养老保参保职工6439人,实际缴费人数5187人,养老保险费征缴2992万元;新农保应缴费人数12852人,收取新农保费116.7万元,缴费率达85.6%,发放新农保待遇人数4049人,累计发放养老金261万元;失业保险征缴170.21万元,累计为209人发放失业金80.83万元,救济率达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878人,征缴1562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41894人,征缴基金966.5万元;生育保险基金征缴90万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115万元。

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进,开工建设公租房108套、文丰棚改房216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15户、农村危房改造450户,建成岩门商住小区和沙坪、文丰、杨家界安置区一期工程,322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对象喜迁新居。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区有31个村、3个乡镇、2所学校、5家宾馆分别获得了市级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绿色学校、绿色宾馆荣誉称号。其中28个村、3个乡镇通过了省级验收,获得省级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索溪镇、双峰村分别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级生态村称号。投资2000余万元的索溪峪镇文风、文庄、岩门等10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已全面完成。

2011年,我区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索溪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基本达标。全区COD排放量为752吨,削减量为15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削减率为1%;氨氮排放量为91吨,削减6.9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削减率为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吨,与2010年同期持平;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41吨,与2010年同期持平。

年末,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51.24万亩,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为32.58万亩,占国土面积的54.6%。年末森林蓄积量达280万m?,森林覆盖率达83.6%。植树造林3000亩,封山育林1.6万亩,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全年无森林病虫害和火灾发生。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比上年增长44.4%;死亡6人,比上年增加4人;受伤35人,比上年增长34.6%;直接经济损失547.03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21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惠农资金支付情况为两乡两镇加街道办事处汇总数,不含张管处部分。

4.交通运输业数据因调查方法调整,与上年不可比。

5.污染减排数据以市环保局最终认定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