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合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国函〔2011〕84号)精神,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增庐江县和(县级)巢湖市,现辖四区五县(市),土地面积114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0平方公里。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3636.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563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7519美元。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8.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02.2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1426.2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7:55.1:39.2,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3636.6 15.4 第一产业 208.2 3.5 第二产业 2002.2 19.8 工业 1560.4 22.4 建筑业 441.7 10.8 第三产业 1426.2 11.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48.4 10.2 批发和零售业 281.6 16.9 住宿和餐饮业 48.9 11.3 金融业 179.6 5.1 房地产业 219.1 9.4 营业性服务业 301.0 11.5 非营业性服务业 247.6 13.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烟酒类、居住类价格均上涨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5.2%,衣着类价格上涨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8%,涨幅分别比上年上升1.2和1.1个百分点。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 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5.7 其中:食品 12.9 烟酒 5.4 衣着 2.7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5.2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7 交通和通信 -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3 居住 5.4 年末在岗职工78.22万人,比上年增加3.95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9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75.1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7%。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7.52万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3.43万公顷,增长14.8%;蔬菜种植面积7.15万公顷,增长2.8%;瓜果种植面积2.28万公顷,增长8.9%;油料种植面积14.17万公顷,下降14.3%。全年粮食总产量321.34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稻谷258.50万吨,增长2.3%,小麦45.30万吨,下降0.1%。棉花、蔬菜、瓜果产量分别为3.55万吨、159.51万吨、52.13万吨,分别增长14.9%、5.0%和10.3%。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影响,油料产量24.62万吨,下降29.5%。 全年生猪存栏、出栏量分别达到134.32万头和269.08万头,比上年增长1.0%和0.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4.74万吨、18.08万吨和10.47万吨,分别增长0.4%、4.7%和13.8%。水产品产量20.30万吨,增长3.7%。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21.34 2.2 油料 24.62 -29.5 其中:油菜籽 17.69 -36.0 棉花 3.55 14.9 蔬菜 159.51 5.0 瓜果 52.13 10.3 肉类 44.74 0.4 其中:猪牛羊肉 22.91 0.5 牛奶 10.47 13.8 蛋类 18.08 4.7 水产品 20.30 3.7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58.0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2%。农用拖拉机21.48万台,增长2.7%;排灌动力机械13.80万台,增长3.0%;农用运输车1.75万辆,下降2.8%。机耕面积296.42千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39.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当年机械播种面积66.65千公顷,占8.9%,提高1.6个百分点;机械收割面积394.55千公顷,占52.5%,提高2.4个百分点。农村用电量13.88亿千瓦时,增长11.7%。化肥施用量(折纯)31.59万吨,增长4.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18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7.97亿元,实现增加值1489.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1.5%,集体企业增长30.6%,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2%,股份制企业增长2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3.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2.3%。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04.12亿元,增长25.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85.53亿元,增长22.1%。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331.86亿元,比上年增长76.0%。 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4个行业实现增长。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平板显示和新能源及光伏等六大产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实现增加值880.82元,比上年增长26.8%,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及光伏、新型平板显示、家用电器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85倍、2.49倍、32.5%和28.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933.20亿元,增长29.5%;出口交货值420.44亿元,增长1.12倍。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六大产业 880.82 26.8 汽车 143.48 5.9 装备制造 266.58 28.9 家用电器制造 270.62 32.5 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 128.24 9.4 新型平板显示 40.39 249.2 新能源及光伏 31.52 38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家用洗衣机增长28.7%,家用电冰箱增长60.8%,房间空调器增长39.8%,叉车增长16.1%,挖掘机增长25.9%,水泥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6.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卷烟 亿支 307.16 2.7 烧碱 万吨 11.14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