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13 菏泽市统计局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降幅较大。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我市外经外贸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7.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出口总值14.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进口总值12.92亿美元,增长106.8%。全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17个,合同外资金额1903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2.7%;实际利用外资803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2.2%。

七、财政、金融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质量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1.59亿元,增长31.8%。其中:增值税完成11.63亿元,增长19.7%;营业税完成21.67亿元,增长8.9%;企业所得税完成10.21亿元,增长56.7%。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4.5%;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56%,比上年提高0.66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年财政支出2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医疗卫生支出27.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2.7亿元,教育支出54.5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23亿元,分别增长43.6%、7.3%、30.8%和12.7%。财政调控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金融运行平稳。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26.4亿元,比年初增加233.7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84.92亿元,比年初增加179.3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7.13亿元,比年初增加82.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13.93亿元,比年初增加22.82亿元,中长期贷款334.59亿元,比年初增加48.11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截至2011年末,共有23个保险公司在我市开展业务,全年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42.41亿元,增长13.0%;赔付支出8.67亿元,增长12.8%。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八、科技、教育、文化

科研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市共组织科技计划128项,其中57个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76项,其中7项获省奖励。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0个,合同金额5.2亿元。随着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日益显现。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末全市拥有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3.6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3所,在校生8.61万人;普通高级中学47所,在校生15.45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11所,在校生38.58万人;小学共1636所,在校生90.09万人。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市拥有博物馆9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1个,艺术馆1处,文化馆9处。公共图书馆9处,藏书总量63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12个,乡镇文化站161处。全市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0座,调频发射和转播台10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4.01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7%和95%。

九、知识产权

专利实现提量增质。2011年全市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2177件,比上年增长10.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13件,增长24.21%。专利授权量1193件,增长15.9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41件,增长62.07%。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0.17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其中司法认定3个),山东省着名商标59个,新增13个;注册商标7439个,新增1109个;着作权登记432件,新增18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新增2个。

十、卫生、体育、计划生育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11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87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61所;医院、卫生院编制病床位25812张,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358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年末全市拥有体校10所,其中业余体校10所;在校生340人。在省级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85枚、银牌83枚、铜牌135枚。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着。2011年,全市共施行各种节育手术22.24万例,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达171.5万人,节育率为92.04%,晚婚率63.45%,合法生育率88.74%,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了保障。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1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831.87万人,同比增长2‰;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8%。

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1年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6915元,比上年增加4960元,增长22.6%;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16658元,比上年增加2239元,增长15.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119元,比上年增加1307元,增长22.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216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44元,比上年增长14.2%。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2011年,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70处,共有床位数31650张;救济灾民33.8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5.69万人,救助农村特困户32.92万户。

就业与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2.8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4.4万人;各种养老保险实缴金额39.61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实缴金额20.09亿元;退离休人员领取养老金人数13.23万人。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能力增强,环保工作取得新进展。2011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3000万吨,排放达标率99.6%;全年新建工业污染治理项目110个,完成投资总90000万元;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260天;年末治理废水设计能力达69.5万吨/日,治理废气设计能力2925万标立方米/时。

安全生产监督效果明显。2011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272起,比上年减少138起;死亡人数173人,比上年减少30人。

注:(1)本文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文所列数据部分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请以《菏泽统计年鉴2011》为准。

(3)自2011年开始,高新技术产业执行新的统计标准。

(4)规模以上工业指标数据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含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