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菏泽市统计局 (2012年5月)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四高”要求,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水平”为主线,全面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全力加快“五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75.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4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793.09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454.55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7.9:52.9:29.2调整为15.5:53.7:30.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价格总水平稳中趋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5%,工业品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6.7%,房屋销售价格上涨4.2%,土地交易价格上涨2.5%,物业管理价格上涨0.9%。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市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市场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生产喜获“八连增”,2011年达到586.09万吨,增长3.7%,创历年来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2011年,实现总产值410.05亿元,增长3.9%,剔除价格因素,可比增长3.0%;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36.85亿元,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4%。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228.04亿元,可比增长3.0%。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2011年造林面积11099公顷,年末实有农田林网面积730723公顷,年末活立木蓄积量2770.95万立方米,比年初增长3.3%。 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肉、禽、蛋产品产量增加。 渔业生产规模扩大。2011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3万公顷,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13.21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年末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398.09万千瓦,增长2.8%,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总动力77.56万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196.02万千瓦。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11.87万台,农用运输车57.14万辆。机耕地面积99.47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70.84万公顷。全年农村用电量38.99亿千瓦时,农用化肥(折纯)使用量48.84万吨,地膜覆盖面积20.88万公顷。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683.9亿元,同比增长19.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11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2.6%;全年各月份累计增速均稳定在23%左右,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各主要行业增加值实现较快增长,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3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6.1%,化学纤维制造增长21.2%,纺织服装制造增长23.4%,医药制造增长28.7%。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97.36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利税457.24亿元,同比增长49.3%;实现利润287.52亿元,增长50.7%。总资产贡献率为38.17%,同比提高4.9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48.49%,同比下降0.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6.42次,同比提高0.1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3.89万元/人,增加3.6万元/人;产品销售率99.3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57.41%,比去年提高34.92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按照新统计标准统计,2011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295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99.1亿元,增长52.2%。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3.53%,比去年提高3.06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第一产业投资3.63亿元,同比增长59.9%;第二产业投资272.36亿元,增长17.7%,其中工业投资266.79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投资276.29亿元,增长32.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市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0.7:49.3:50.0,第一产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比重回落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高5.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为我市的经济结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3.1%。从房屋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完成131.51亿元,增长48.2%,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8.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10.57亿元,增长62.1%,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1%。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853.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7%;房屋竣工面积412.04万平方米,增长4.2%;房屋销售面积788.83万平方米,增长25.8%。 五、交通运输、邮电、旅游 公路运输能力持续增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全市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5791万人,增长0.3%;客运周转量64.99亿人公里,增长0.4%;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27595万吨,增长0.4%;货运周转量712.8亿吨公里,增长0.2%。截止年末,我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农村公路)已达20194公里,其中:国道543.2公里,省道1016.3公里,农村公路18634.7公里,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788.6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0.6公里。 邮政电讯通信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4.6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全市固定交换机容量1060.62万门,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固定话机及小灵通用户总数达75.08万部,比上年下降11.25%;移动电话用户达611万户,增长5.6%;互联网用户达到61.16万户,比上年增长30.5%。网络服务不断拓展,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游客816.51万人次,增长22.3%,实现旅游总收入46.0亿元,增长27.4%;接待国外游客11039人,旅游外汇收入249.35万美元,分别增长18.7%和4.2%。 六、内外贸易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繁荣活跃。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持续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环境日益宽松,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持续繁荣。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消费品市场中城镇实现零售额692.52亿元,增长18.1%;乡村实现零售额82.68亿元,增长17.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实现705.15亿元,增长18.2%;餐饮收入70.05亿元,增长16.3%。随着我市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推进,全市商品交易市场类别不断增多,个数不断增加,成交额不断扩大。2011年末全市共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54家,市场成交额167.9亿元,商品交易市场逐步走上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充分发挥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全市商品流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