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县旅游业投资项目65个,比上年多26个;计划总投资49.06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4.76亿元,同比增长40.5%。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12.09亿元,完成投资7.17亿元。 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额27.82亿元,同比增长27.9%,商品房面积73.15万㎡,同比小幅下降2.1%,商品房销售额37.52亿元,同比增长28.1%。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2.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实现增值税16.37亿元、营业税6.09亿元、个人所得税3.4亿元、企业所得税8.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23.4%、29.9%、61.3%。财政支出67.9亿元,增长40.3%。一般预算支出33.4亿元,增长30.9%,主要投向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媒体、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63.20亿元,比年初增加81.90亿元,同比增长17.02%,其中:单位存款196.87亿元,比年初增加31.20亿元;储蓄存款358.03亿元,比年初增加49.9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7.14亿元,比年初增加70.22亿元,同比增长23.65%。其中:短期贷款244.91亿元,比年初增加47.94亿元;中长期贷款116.62亿元,比年初增加23.77亿元;票据融资5.44亿元,比年初减少1.30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53.02亿元,累计现金支出43.27亿元,净回笼现金9.75亿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旅游 全年再度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先进单位称号。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5项,立项70项,争取上级各类无偿科技拨款3978.5万元;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江苏省创新型企业4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64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4个,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38个,江苏省重点新产品20个;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15项;申请专利6467件,授权1269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6项。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30所,其中:普通中学32所,职业中学2所,艺术学校1所,小学46所,幼儿园4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10.41万人,比上年减少0.43万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9.99%。高考连续十二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高分段人数全市第一,中考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 开展争创有线数字电视先进镇(村)、示范镇(村)活动,顺利通过江苏省有线数字电视城乡一体化验收。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成立“海安县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办公室”,扎实抓好文化产业培育发展,523文化产业园2期工程、慧源文化广场分别再次取得省政府文化产业扶持引导资金。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力度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力度,全县文化市场更趋规范。加强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特色文化建设成效明显,“博物馆展陈展示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青墩遗址保护规划》完成初稿,苍龙舞、罗汉龙、扎染、勾针衣等4个项目列入省非遗名录。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11.67万人次,入境游客5050人次,同比增长21.27%、15.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8亿元、外汇收入477.18万美元,同比增长25.7%、11%。旅游项目投资额14.76亿元,居南通各县(市)首位。中洋河豚庄园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广福禅寺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七星湖生态园、蓉和怡心园、观音禅寺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全县四星级饭店3家,三星级饭店5家。 九、卫生、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82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14个,医疗机构总床位3622张,卫生技术人员33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88人,注册护士1136人。大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县各中心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镇民营医院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在全市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镇村全覆盖。完成农村项目改厕20000座,建成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10个。县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投入使用,西场中心卫生院完成整体搬迁。 体育局创编的《海安健身花鼓》代表江苏省在人民大会堂展演,三次均获奖,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新创编的《海安健身龙舞》参加江苏省全民健身新优项目比赛荣获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国参评。创编的《三门球》已经作为教育部的推广项目,走出了国门,被列入省编正式教材。 我县运动员周富进获得2011年全国帆船锦标赛激光级冠军。吴鹏根获世界锦标赛、大满贯赛、公开赛前三名,目前世界排名榜位居第8位。 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县城总规划(2010-2030)》已形成初步方案。完成海光东路、新华东路(如意路、如意河)、广场南路、旺池东路等工程建设。完成司法文化园、廉政文化园、老通扬河北岸东延和南岸西延等景观工程建设。区域供水完成135公里管道铺设,建成孙庄、城东、曲塘、隆政泵站,兼并回购52家乡镇水厂。引江供水复线工程完成5公里管道铺设。城区道路面积达393.92万平方米,人均16.78平方米,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44.27公顷,新增绿化覆盖面积150.9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16%(建成区面积19万平方米)。全县建成污水处理厂15座,处理能力为9.8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管网总长度106公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11座,全年城区处理污水1570万吨。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019套(间)、廉租住房100套、经济适用住房5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9户。我县住房保障工作被省住建厅表彰为住房保障工作先进集体,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是全省住房保障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优秀工程项目。 做好污染物减排,减排COD707.33吨,氨氮86.22吨,二氧化硫3654.51吨,氮氧化物137.76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共建成垃圾压缩中转站15座,垃圾中转房210座,垃圾池4000多个,各类保洁清运车1600多辆,保洁船810条,累计投入资金7300万元。强化建设项目审批,共审批建设项目258个。海安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县”。“五城同创”拉开序幕。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11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93.71万人,比上年增长2954人。2011年我县出生人口5350人,人口出生率为5.72‰;死亡人口6737人,人口死亡率为7.2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迁入人口8732人,迁出人口4391人,净增加434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