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13 南通市海安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人民在中共海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海安,迈向现代化”战略目标,倾力应对困难挑战,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佳绩,顺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精彩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29.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228.01亿元,增长12.9%;第三产业增加值158.57亿元,增长14.2%。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906元(按户籍平均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2.1%。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0.8:54.3:34.9调整为10.0:53.1:36.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16.8%,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

县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0%,其中:食品类上涨11.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4%,衣着类上涨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2%,交通和通讯上涨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5.6%,居住类上涨5.3%。另外,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9%,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1%。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6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1%,就业技能培训7665人,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2866人,创业培训127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809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80.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30%。其中:农业产值31.07亿元,增长5.95%;林业产值0.25亿元,增长0.80%;牧业产值39.15亿元,增长2.69%;渔业产值6.06亿元,增长6.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1亿元,增长4.64%。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到5.1亿元,农机总动力55.9万千瓦,拥有农业机械4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253台、农用拖拉机7078台、插秧机1866台、高效植保机11876台,农用运输机械4711辆。全年累计发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92.5万元,其中享受中央及省级财政补贴资金1806.6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85.9万元,重点推广步进式插秧机184台,乘座式插秧机101台,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10台套以及保鲜库、太阳能杀虫灯、畜禽粪便处理机、紫菜收获机、铡草机、增氧投饲机等高效设施农业机械3041台套。全年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4.27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25亿元。

三、工业、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922.59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063.68亿元,同比增长27.3%。高新技术产值412.29亿元,占规模产值比重38.76%,较上年提升6个百分点。

全县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00家,实现产值839.95亿元,同比增长28.4%,比规模工业平均增幅快1.1个百分点。10家龙头企业、23家骨干企业实现产值257.86亿元、205.87亿元,同比增长41.1%、29.6%,增幅高于规模工业13.8、2.3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江苏名牌产品27个、南通名牌产品47个。

规模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全部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8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6.88亿元,增长21.5%;实现利润88.59亿元,增长30.3%;实现利税118.41亿元,增长29.6%,保持利润销售同步增长的态势。

建筑业全年施工面积8081.1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4062.69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36%,承建高层建筑2816幢,超高层建筑760幢(29层以上)。

海安县被中国建筑业协会命名为“中国建筑之乡”,再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强县”。苏中建设集团承建的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发行库、办公楼和华新集团承建的海安县行政中心大楼双双荣获“2011年度鲁班奖”;苏中集团、华新集团还分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和“詹天佑奖”。

四、交通、邮政电信业和电力业

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投入1.8亿元。其中,建设农村二三级公路里程24.6公里,投资4500万元;建设农村四级公路里程208.54公里,投资6500万元;桥梁改造100座,投资7000万元。全县公路总里程2320.01公里,内河航道总里程567.92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659万人、货运量2871万吨,客运周转量135311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99393万吨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480万吨、货运周转量87360万吨公里。

年末电信业务收入5.52亿元,全县电话用户27.05万户,年末全县国际互联网用户13.19万户,比上年增加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19万户,比上年增加16.37万户。

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10118.81万元,较上年增长32.49%。其中,代理金融板块实现收入7708.18万元,邮务板块实现收入2128.34万元。

全社会用电量35.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工业用电量28.79亿千瓦时,增长15.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57亿千瓦时,增长3.12%。第一产业用电量0.60亿千瓦时,增长14.7%;第二产业用电量29.16亿千瓦时,增长14.9%;第三产业用电量1.97亿千瓦时,增长5.6%。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服务业增加值158.57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190亿元。建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4个。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市放样,“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个体零售额104.02亿元,增长15.8%;城区零售额102.45亿元,增长17.5%;农村零售额53.15亿元,增长16.3%。

全年完成新批注册外资4.42亿美元,新批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2.6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2.3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27亿美元。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9386万美元,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7177万美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12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民营投资243.81亿元,同比增长24.9%;工业投资196.77亿元,同比增长13.6%;新兴产业投资79.32亿元,同比增长21.1%。

全年完成第一产业投资0.74亿元,同比增长39.7%;第二产业投资196.97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投资62.41亿元,同比增长47.8%,一二三产投资比由上年的0.2:80.9:18.9调整为0.3:75.7:24.0,三产投资占比提高5.1个百分点。城镇投资209.47亿元,比上年增加74.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9.79亿元,同比增长34.4%,占规模工业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