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2-05-10 本溪市统计局

全市用于体育事业总投入达2000万元。体育彩票销量突破6000万元大关。

十五、人口与就业

2011年末,省城镇化水平评估和省人口抽样确认全市常驻总人口1725103人,其中,城镇人口1309698人,农村人口415405人,城镇化率75.92%。

全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26.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万人,增长13.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8.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3万人,增长1.7%;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2万人,增长9.5%。;其它所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8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万人,增长93.3%。全市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19.0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增长15.0%。事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5.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5万人,增长10.2%。机关从业人员人数2.0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增长17.6%。

2011年,全市城镇实名制就业人员8.2万人,比上年下降1.6%。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318个,比上年增长10.6%。全市实有登记失业人员2.7万人,比上年下降5.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9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4亿元,增长31.9%。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7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9亿元,增长18.9%;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亿元,增长36.4%;其它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亿元,增长1.4倍。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52元,比上年多收入2977元,增长17.6%。其中,工资性收入12612元,比上年增长16.9%;经营净收入1823元,比上年增长43.9%;财产性收入484元,比上年增长41.4%;转移性收入7121元,比上年增长14.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524元,比上年多收入1678元,增长21.4%。其中,工资性收入4763.5元,比上年增长23.0%;家庭经营性收入3978.4元,比上年增长20.7%;财产性收入338.6元,比上年增长23.0%;转移性收入443.5元,比上年增长20.6%。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982元,增长15.4%;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5441元,比上年增长13.8%。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818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114元,比上年增长22.8%。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883元,比上年增长23.8%。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1534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支出1579元,比上年增长22.3%。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43元,比上年增长6.8%。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569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68.7元,增长15.7%。在农民人居生活消费支出构成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643.9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衣着消费支出476.5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居住消费支出1457.2元,比上年增长5.4%。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300.7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652.7元,比上年增长43.8%。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支出524.4元,比上年增长21.6%。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05.8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21.5元,比上年增长8.8%。

年末市区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2.7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7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99.8%,燃气普及率89.0%。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上年的10.1平方米减少到8.5平方米。城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50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925.2公里,供水总量20040.9万立方米。热水供热能力1498兆瓦,蒸汽305吨每小时,供热面积3071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5.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百分之百村通汽车、通电话。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2万人,比上年增长4.6%,其中,在职职工60.7万人,比上年增长4.1%;离退休人员23.5万人(不含遗属),比上年增长5.9%。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7.4万元,比上年增长28.0%。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全市企业(含个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20.8万人(不含遗属),比上年增长6.1%。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5.5万人(含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比上年增长1.7%,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企业(含个人)养老保险扩面人数4.4万人,比上年增长63.0%,工伤保险扩面人数4.6万人,比上年增长53.3%,医疗保险扩面人数2.5万人,比上年增长67.1%。

年末全市城市共有养老机构77家,其中,公办27家,床位4123张。民办50家,床位3690张。农村中心敬老院16所,床位2314张。城市低保人数有69181人,比上年下降9.2%。发放保障金25142.5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医疗救助人数34164人次,比上年下降25.8%。城市低保边缘人数8408人,比上年下降13.6%。

十七、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

全年城区共栽植各类树木46万株,新增绿地面积75.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1.9万平方米。

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工业用水总量247117万吨,比上年增长8.8%、工业煤炭消费总量1465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064万吨,比上年下降10.8%、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47吨,比上年下降20.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45420吨,比上年下降21.3%、工业烟尘排放总量11735吨,比上年下降4.9%、粉尘排放总量25348吨比上年下降5.8%、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322万吨,比上年增长2.5%。

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Ⅱ级(良)以上天数349天,比上年增加1天,达标率由上年的95.3%提高到95.6%,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中四项主要污染物中除自然降尘超过省控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1.03倍外,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自然降尘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下降了1.6吨/平方公里·月和0.001毫升/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上升0.004毫升/立方米和0.008毫升/立方米。

老官砬子饮用水源各项污染指标的年均值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各类功能区环境噪声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低于国家《生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环境噪声限值。市区环境噪声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6.5分贝和47.5分贝,比上年昼间上升0.2分贝,夜间上升0.6分贝。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加权平均值为60.4分贝,比上年下降4.1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4.5分贝,比上年上升0.3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