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农安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10 长春市农安县统计局

201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这个主题,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城乡联动发展、“三化”进程日益加快;民生全面改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全年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8515万元,增长21.4%;第二产业增加值862747万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699万元,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为29.6:30.8:39.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60元,比上年增长19.8%。

二、农业

今年以来,全县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集成推广玉米栽培“十项技术”和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发展水浇农业,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推进现代牧业建设,积极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807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7750公顷,比上年增长7.3%,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17832公顷,比上年增长8.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944公顷,比上年增长8.5%。

全年粮食产量400.1万吨,比上年增加20.9%。其中:玉米产量376.5万吨,比上年增长80.3%;大豆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50%;水稻产量10.9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油料总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长35.7%。其中:葵花籽产量1.7万吨,比上年增长41.7%;蔬菜产量45.2万吨,比上年增长14.1%;瓜果产量14.5万吨,比上年增长31.8%。

农用化肥施用量25.3万吨。农村用电量23015.8万千瓦/时。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9公顷,与上年持平。

牧业: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714205万元,比上年增长4.5%。

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0.5万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通过加强工业载体建设、集中签约开工项目、大力开发资源型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经济呈现出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实现创新发展。

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49850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7480万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4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2%,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共84户,比上年增加29户。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加工业、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6%和24.3%。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8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1034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7483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一年来,全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投资进度、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战,全力推进龙源风电、华润风电等重点能源项目和新大石油、华润啤酒等扩能增效项目的建设。富士康、大成、旺旺、一汽试车场等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6848万元,比上年增长44.7%。

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0063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11万元,比上年增长67.3%。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内资65亿元、外资5210万美元,分别增长15%和19.4%。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9174万元,比上年增长67.7%。年末全县城乡共新建楼房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开发建设楼房70万平方米,南部新城新收储土地84公顷,开发高标准住宅楼18万平方米。合隆、烧锅、伏龙泉等重点镇新建楼房90万平方米。

五、贸易

今年以来,全县加快发展城镇服务业和农村商贸服务业,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积极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通过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促进了居民消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贸易业的流通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继续增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8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分销售地区看,县的零售额569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7%;县以下零售额23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8953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餐饮业完成312366.75万元,比上年增长9%。

六、财政和金融业

今年,由于主体税种完成情况较好,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健康良性的增长,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加快发展金融业,今年新建北银村镇银行和吉林银行两家金融机构。各金融部门充分利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继续努力上争资金,扩大资金投放量,实现金融企业和县域经济同步发展。

财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1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完成年度预算的111.7%;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3074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完成年度预算的122.7%;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638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7%。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94204万元,比上年增收13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年度预算的102.4%;地税部门完成85671万元,比上年增收31639万元,比上年增长58.6%,完成年度预算的112.7%;财政部门完成21172万元,比上年增收979万元,比上年增长4.8%,完成年度预算的176.4%。

从主要税种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100%部分)完成28165万元,同比增长13.5%;营业税完成24127万元,同比增长13.4%;企业所得税(100%部分)完成11030万元,同比增长62.7%;个人所得税(100%部分)完成2498万元,同比下降7.9%;耕地占用税完成23226万元,同比增长255.4%;消费税完成58040万元,同比增长21.5%。

金融:全县年末金融机构达到8家,金融网点达到88个。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14768万元,比年初增长25.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2229万元,比年初增长19.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614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7339万元,比上年下降20.6%;中长期贷款余额332702万元,比年初增长21.6%。

七、教育、卫生和体育

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全年撤并学校7所,改造校舍13万平方米,补充招聘教师186名,中小学校车实现统一管理,高考高分段人数居长春地区外五县(市区)之首。全县教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式,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县加强新农合的运行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