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东川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区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6073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353万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0105万元,同比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279万元,同比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为6.7:67.8:25.5。人均生产总值20532元,比上年增长19.4%。 地方财政总收入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127141万元,同比增长4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410万元,同比增长33%;财政总支出220507万元,同比增长33.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95896万元,同比增长22%。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2011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35695万元,比年初增长2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0313万元,比年初增长25.7%。 2011年,虽然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区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二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三是经济总量扩张与地域资源矛盾突出。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11年,我区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0793万元,同比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25218万元,同比增长7.1%;林业产值4014万元,同比增长4.2%;牧业产值46200万元,同比增长10.0%;渔业产值1289万元,同比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72万元,同比增长1.8%。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261771亩,同比下降2.0%;蔬菜种植面积68492亩,同比增长35.1%。水果种植面积15597亩,同比下降6.9%。 全年肉类总产量37966吨,同比增长14.9%,其中:猪肉产量30854吨,同比增长14.4%:牛肉产量1460吨,同比增长11.7%;羊肉产量1946吨,同比增长13.7%;禽肉产量3736吨,同比增长21.6%;禽蛋产量1114吨,同比增长4.5%。 林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当年造林面积71160亩,同比增长155%;义务植树231万株,同比增长160%。生产鱼类1213吨,同比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我区坚持以园区为主战场,狠抓招商引资,力促工业突破,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规模水平得到提高全。全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完成1499508万元,比上年增加33699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99253万元,比上年增加307160万元;增加值266105万元,同比增长23.4%;销售收入1401312万元,同比增长35.18%;产品销售率98.73%。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53.32%;利润总额达43889万元,工业产销衔接好,综合经济效益高。 建筑业生产小幅下降,全区建筑业增加值达42000,同比下降2.8%。具有资质等级的企业17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99500万元,同比增长35.6%。在总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完成527638万元,同比增长28.1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99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079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861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900万元,同比增长13.9%;工业投资完成335000万。 五、市场和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呈现出较好的运行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25万元,同比增长19.2%。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4.6%。全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4%。 六、社会事业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2011年市级科技重点项目立项5个,专利授权11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继续实施“绿色光亮工程”,在铜都街道办和乌龙镇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太阳能一体化灯57套;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26件,授权11件;8月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考核。《东川区贯彻昆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东川区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东川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方案》等方案相继出台。 文化体育事业有了新发展。继续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为1100个村民小组安装广播设备。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受益群众达20.79万人。开展了《东川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成功举办了2011年“昆发展杯”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3432万元。东川车赛被列为云南省面向东南亚“桥头堡”三个重点体育赛事之一,被评为CCTV中国体育营销论坛第七届年度十大体育营销经典案例,被中汽联授予“中国越野汽车摩托车赛手培训基地”。 全区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工作达“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标准,“两基”工作获得全市先进单位称号;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高;区职业中学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普职比缩小为1.73∶1。2011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2所,其中幼儿园37所,小学101所,普通中学13所(高级中学1所,完中1所、初中11所),职业成人教育中心1个,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为193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适龄少年入学率99.4%。高考上线率达94.16%。 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妇幼保健、疾病预防、计划免疫、艾滋病预防等进一步加强。祥和医院建设积极推进,中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一期土建工程竣工。2011年,全区拥有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技术人员1063人,执业医师350人,卫生防疫人员111人。 七、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区年末总人口314830人(户籍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9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60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2%和1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42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1.53%。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38万人,转移就业2.91万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15.3万人。21.99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95%。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62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03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91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11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