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历下区统计局 201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繁荣和谐现代化新历下的目标,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注1) 一、综合 经济发展持续平稳向好。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2.1亿元,同比增长10.2%,总量继续居全市首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2.7亿元,同比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619.3亿元,同比增长10.3%。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7.7:82.3。 财税收入稳定增长。2011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区域税收总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的优势地位。区域财政收入完成151.43亿元,同比增长11.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2亿元,同比增长23.92%;地方财政支出26.9亿元,同比增长19.39%。区域税收完成151.4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国税收入77.46亿元,同比增长7.66%;地税收入73.92亿元,同比增长25.24%。三次产业税收占总税收的比重分别为:0.01%,38.09%和61.90%。 2011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37.86元,同比增长14.3%,总量、增幅均居全市六区首位。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稳步发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2.34亿元,同比增长10.4%,比去年同期增长7.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4.7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支柱企业中石化济南分公司全年产值增长31.0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3.7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1.07%。 建筑业较快发展。2011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08亿元,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长7.0%。 三、服务业 服务业主导地位巩固。201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87%,拉动经济增长8.5个百分点。以批发零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较快发展,实现增加值122.40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服务业比重为19.8%,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2.33%。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38.20亿元,同比增长14.5%,占服务业比重为22.3%,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0.2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9.3亿元,同比增长4.7%,占服务业的比重为9.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同比增长16.1%,占服务业的比重为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1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2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服务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完成175.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94.3%。房地产投资优势明显,完成136.9亿元,同比增长9.5%,占总投资额的73.5%(比去年提高7.2个百分点),占服务业投资的78%(比去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全区新开工项目30个(含非重点项目及购置项目),占全部投资项目总数的26.8%。 招商引资平稳运行。全年实现招商引资项目53个,到位资金120.22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91.9亿元,同比增长18.17%。总量、增幅均居全市十个县区之首(不含高新区)。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6.2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70.4%,批发业和零售业分别增长33.35%和21.46%。住宿业实现社零额6.6亿元,增长14.57%;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亿元,增长12.07%。从商品销售情况看,热点商品持续旺销,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中西药品类的零售额分别增长35.72%、38.84%、67.06%、34.0%。 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持续增加。2011年,全区外贸出口54789万美元,同比增长36.7%。实际利用外资额15156.3万美元。 六、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形象实现跨越提升,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深入实施综合治理,所有开放式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实现全面整治,新建标准化菜市场21处,社区肉菜店115家,奥体中路、历山路等88条主次干道改扩建圆满完成,广场东沟、马家西沟等9条河道完成整治,建成中水处理站5座。绿化水平显着提高。新建绿地21.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苗木13万株,铺种草坪2.6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8%,燕翅山地质灾害治理全面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建成了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洪山公园和洪山广场。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累计新建、改造车行道12.6万平方米,人行道4万平方米,清理外运渣土3.7万立方米,全面扩大保洁机械化作业覆盖面,主次干道机扫率、可冲水道路冲刷作业率、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达到100%。城市环境各项指标达标率较好。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61.4%,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在较好以上。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教学水平显着提升。各级各类学校36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中学5所,小学25所,在校生42016人,毕业生8129人,教职工3780人,专任教师3590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历下第二实验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公办性质幼儿园达49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90%。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43家,专利申请量4513件,专利授权量2713件,始终保持在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全区年末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21项产品获得济南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创新型企业,4家企业列入“山东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企业列入“济南市第一批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家企业成功获批技术先进型企业,实现历下区技术先进型企业零的突破。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所,文化站13处,区级图书馆1处,藏书10万册。开展了元宵灯会、社区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区文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3处、农村文化大院10处,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名列前茅,我区被评为“省级文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增健身路径121条,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等3处市级健身场所建成开放,有区级体育场馆1处,各类体育场、馆、池、非标准场地89个。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45.81万人次,处方39.93万张,药品销售金额2680.69万元,让利居民948.56万元,药品平均降价35.38%。全区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7.47万人份,建档率92.27%;开展健康教育讲座418场,0-6儿童保健系统管理36541人次,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1313人次;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100%,常规免疫接种率达99.9%;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3%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