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香坊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5-03 哈尔滨市香坊区统计局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紧紧围绕“三区”建设总体目标,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8年,全区实现区属总产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实现利润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

2008年,全区实现区域生产总值307.9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01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9331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71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15.1%和11.9%。

2008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8.2亿元,区本级财政收入6.87亿元;财政支出12.3亿元,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为374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599万元。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5.9%。

农业

2008年,加大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力度,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7.1%。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7家,知名品牌发展到31家。签订生产订单3900亩,推广农业科技项目25项。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作用得到发挥,41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年销售产品总值1.4亿元。全面落实惠农政策,下发惠农资金141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2.45万人,转移创收1.7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安全饮水工程2处,新打抗旱井50眼,新修乡村公路35.2公里,建设金家大壕跌水桥1座。改造农村泥草房240户,总面积1.96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6065.49元,同比增长14.4%。乡镇实现招商引资额达33.5亿元,新办企业113户。扶持和培育亿元产值企业3户;扶持壮大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4户。

2008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01262万元,比上年增长43.89%,其中:集体企业46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6.14%;股份制企业227858万元,比上年增长49.31%。

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6925万元,比上年增长43.25%,实现利税总额206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实现产销率为96%,与同期持平;总资产贡献率为15.35%,减少0.6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5.07%,减少了6.79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率为2次,与同期持平。

建筑业及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3270万元,比上年增长37%;完成利润59479万元,比上年增长31%。2008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9%。

第三产业发展壮大

完成了动力广场地下人防商城四期建设;万达商圈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万千百货、索菲特五星级酒店、万达影视城、商务写字楼全部投入运营。第三产业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57168万元,同比11.9%。

招商引资

2008年,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8年,新办企业1140户,其中投资额超亿元企业3户,千万元以上企业65户。全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额51亿元,实际到位外资额2386.4万美元。外经外贸工作进一步加强,出口额达到9389.2万美元,同比增长21.5%。

科技

科技工作以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重点,加速推进区域的科技进步。2008年,科技支出达到1627万元,比上年增长37.7%,占当年本级财政支出的1.3%;民营科技企业1000户,产值达52.3亿元,实施区级科技立项30项,投入科技资金1274.5万元。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32项,获得科技资金1100万元。专利申请951件,授权专利479件,发明专利69件。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城乡建管力度,城乡面貌明显改善。2008年,实施大冬会沿线哈阿路环境综合整治,完成21栋楼体立面改造,51栋楼体清洗粉刷,实现沿街2万平方米绿地提档升级。整体改造10条街路,维修道路104条,改造居民庭院100个,建设休闲广场13个,新建景观大道4条,打造特色街路5条。新植树木16.8万株,增加绿地38.46公顷。农村植树造林450亩,绿色通道补植770亩。“数字城管”监控镜头达到184个,监控面积增加到900万平方米。

三、社区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

利用亲民基金,29786万余人贫困对象得到了救助。发放低保金3523.2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共有社区事务受理和社区服务中心43个。老年活动中心和活动站设置率达到百分之百。

全区共有街道办事处20个,镇3个,乡1个,社区居委会110个,村民委员会46个。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消夏文艺演出48场及社区晚会114场。加强文体阵地建设,共建晨晚练活动站176处、共有42套全民健身路径。

年末全区共有2个劳动保障服务中心、24个劳动保障所和110个劳动保障站。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16073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290431人。养老、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达百分之百。

全区年末卫生机构共228个。其中:省级医院6个、市级医院2个、工企卫生院20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防治所4个、疾病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所1个、高等医学教育机构1个、不设床位卫生所32个、农村卫生所63个、乡医院5个、个体诊所89个、社区医疗服务考中心(站)40个、监狱医院5个、民营医疗机构12个、门诊部5个。

全区年末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34所,专业教师7348人,在校学生84070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1744人;初中在校学生3267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2236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722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93人。

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2008年,全区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55020万元。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27345元;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13591元;其它经济类型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33950元。

五、人口和土地面积

2008年,全区人口822166人(含流动人口)其中:城市人口704772人,城镇人口20671人,农村人口96723人。全区户籍人口751098人,年末总户数248220户。出生人口4945人,死亡人口35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7‰。

全区土地面积339.5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77.25平方公里。

注:人口数据由区计生局、区公安分局提供,土地面积由区规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