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永仁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03 楚雄州永仁县统计局

永仁县统计局

2009年3月20日

2008年,是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永仁经济社会发展中大事多、喜事多、突发事件多,各项工作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充分发扬“宁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拼搏精神,积极应对各种频发的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挑战,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一、综合

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9030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14万元,增长7.2%,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3万元,增长12.9%,其中:工业15212万元,增长9%。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3544万元,增长16.4%,拉动经济增长6.4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8%、14.4%和30.8%。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7︰23.2︰37.1。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按从业人员计算人均GDP)为13536元/人。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315元(折合1216美元),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525元(折合1246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7779万元,占GDP的比重为41.8%。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7.7%,其中:粮食价格上涨9.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1%;衣着价格下降6.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下降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6.1%;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6.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2.2%;居住价格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8.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15.8%。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7336人,比上年增加1251人。其中:从事农业产业的50275人,占74.7%,从事非农产业的17061人,占25.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0275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4553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250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城市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24.3%。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3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4146亩,比上年增加144亩,增长0.08%。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1701亩,比上年增加3104亩,增长3.9%。其中:烤烟种植面积29609亩,增加6952亩,增长30.7%;油料种植面积12215亩,增加510亩,增长4.4%;蔬菜种植面积21362亩,减少1571亩,下降6.9%。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为66.8︰33.2,经济作物种植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08年底全县桑园面积达22888亩,投产桑园面积为15145亩,占桑园总面积66.2%。全年产茧341吨,实现桑农收入711万元,增长46.8%。

全年粮食产量42458吨,比上年增加462吨,增长1.1%。其中:秋粮34683吨,增长0.4%;夏粮7775吨,增长4.6%。

全年肉类总产量15791吨,增长5.8%;禽蛋产量252吨,增长21.7%;蚕茧产量341吨,增长36.9%;水产品产量716吨,增长10.5%。大牲畜年末存栏64525头,增长1.8%;生猪年末存栏120062头,增长1.5%;羊年末存栏119929只,增长1.3%;家禽年末存栏356433只,增长4.1%。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91890亩,节水灌溉面积67361亩,其中: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811亩。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18万千瓦,增长12.7%,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1.73万千瓦,增长9.7%。农村用电1459万度,增长15.5%;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8770吨,增长5.2%;农药施用量125吨,增长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54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041万元,增长1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500万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52万元,增长5.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666万元,增长80%。其中:实现利润697万元,增长405.1%;实现税金969万元,增长23.8%。

全县5个资质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31万元,实现利润425万元,增长54.5%,实现工程结算及附加317万元,增长1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190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1340万元,增长38.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458万元,增长164.9%。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38933万元,增长40.1%;安装工程投资1446万元,增长75.9%。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单位投资32634万元,增长54.8%;非国有单位投资18706万元,增长17.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29334万元,比上年增长3.9%。新开工项目110个,比上年增长3.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392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5392万元,增长97%。商品房竣工面积6551平方米,下降32.5%。商品房销售额2911万元,增长2.26倍。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县级实现10483万元,增长18.5%;县以下实现5218万元,增长19.2%。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1070万元,增长220.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14631万元,增长13.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93.2%,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按行业划分:批发业3138万元,增长15.9%;零售业10117万元,增长18%;住宿业285万元,增长20.1%;餐饮业2050万元,增长20.3%;其他行业111万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1311公里(含村道)。全年完成客运量90万人,增长118.5%;旅客周转量9500万人公里,增长38.2%;货运量25万吨,下降47.4%;货运周转量2000万吨公里,下降47.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09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7万元,增长50%;电信业务总量630万元,增长4.8%。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24300部,增加6143部,增长33.8%。其中:本地古固定电话用户数16800户,增长44.1%,移动电话用户7500户,增长15.4%。电话普及率为22部/百人(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

全年共接待游客14.47万人次,增长9.6%。实现旅游总收入3681万元,增长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476万元,比上年增收2086万元,增长39%;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01万元,增收1572万元,增长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5858万元,增支10783万元,增长43%,其中:县级支出32413万元,增支9808万元,增长43%;乡级支出3445万元,增支975万元,增长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