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东港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31 日照市东港区统计局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抓住国家、省、市各项战略机遇,围绕建设“幸福东港”的目标任务,以推动新一轮思想解放、开展“三力”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为主线,凝心谋跨越、聚力争率先,全区始终保持经济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反馈,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80.79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72.2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79亿元,增长11%,三次产业比为4.9:45.2:49.9。

市场物价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涨幅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9和0.5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5%,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4%、1%、2.7%和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6%、0.1%和3.5%。全年工业生产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5.3%;工业生产品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房价涨幅回落,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6%。

个体民营经济稳定发展。新发展民营企业500家,累计8378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00户,累计43266户。

二、农林牧渔业

2011年,全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在大旱之年获得好收成,“日照蓝莓”等5个特色农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我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9.4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4亿元,林业产值0.4亿元,牧业产值9.2亿元,渔业产值1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亿元。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5万亩,总产19.41万吨。小麦单产340公斤,比上年减少41公斤;总产7.87万吨,减少11.21%。秋收作物单产496公斤,增长2.93%,总产11.54万吨,增2.35%。其中:玉米单产517公斤,比上年增25公斤,增长5.04%,总产9.33万吨,增6.26%;稻谷单产522公斤,比上年增19公斤,总产9408吨。花生单产319公斤,比上年增7公斤,增长2.24%;总产4.73万吨,增长1.11%。烤烟总产521吨。茶叶总产量1093吨,增长7.1%。水果总产量6.58万吨,减少4.04%。蔬菜总产52323吨,减少12.7%。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成片造林面积3.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8%,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畜牧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2011年全区畜牧业产值已达9.2亿元,增长10.5%。全区大牲畜存栏8999头,同比减少3.7%,出栏5590头,同比减少13.5%;生猪存栏22.09万头,同比增长2.0%,出栏23.79万头,同比增长4.5%;家禽存栏570.8万只,同比增长4.7%,出栏699.7万只,同比增长4.8%;肉羊存栏11.68万只,同比减少10.0%,出栏14.42万只,同比减少9.8%。全区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41万吨、2.90万吨、0.95万吨。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实现水产品产量189489吨,增长7.1%。渔业产值12.9亿元,增长7.6%;渔民人均纯收入11349元,增长17%;现有捕捞渔船1363艘,62754千瓦,海洋捕捞产量76810万吨。海水养殖面积14287公顷,内陆养殖面积2300公顷。现有水产加工企业95家,水产品加工总量9085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克服经济危机影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企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全区174家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58.4亿元,同比29.8%。其中:食品加工、纺织抽纱、机械制造、木器加工、新型建材、药业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5.1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6%。实现工业增加值100.1亿元,增长17.5%。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8.4%。工业效益大幅提高。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和利税274.92亿元、14.94亿元和22.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8%、22.4%和24.6%。工业用电量达到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区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4.96亿元;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39.24亿元;施工房屋建筑面积665.49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面积564.3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99.2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57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18个。累计完成投资309.58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4.42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0.48亿元,房地产投资44.68亿元。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17亿元,同比下降12.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53亿元,同比增长2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9.88亿元,同比增长22.6%,三产投资比例为1.7:24:74.3。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商贸流通日趋活跃。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4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81.79亿元,同比增长31.4%。按行业划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总额76.92亿元,增长3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4.87亿元,增长19.7%。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进出口总值48.62亿美元,增长51.5%,其中出口14.22亿美元,增长29.2%;进口34.39亿美元,增长63.1%。

利用外资实现新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增长8.51%。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1家,总数达到9家;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总数达到14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家,全年实现产值45.3亿元,增长4.6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2.65%。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我区现有幼儿园205所,比上年减少了1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的13所,集体办的121所,民办的71所;小学83处(含民办学校1所),小学校均规模501人,比上年增加6人。招生7161人,比上年增加271人,毕业生7054人,比上年减少355人,在校生41619人,比上年增加5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18处,全区初中校均规模1090人,比上年减少5人,招生6292人,比上年减少509人,毕业生6261人,比上年增加554人,在校生19635人,比上年减少79人,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学校2处(其中含1处民办),招收残疾儿童10人,在校残疾儿童207人;普通高中5处,校均规模2429人,比上年增加121人,招生4315人,比上年多59人,毕业生3662人,比上年减少了243人,在校生12146人,比上年增加了605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50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校均规模1437人,比上年增加了159人;成人各类培训教育蓬勃发展,全区共有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528个,其中乡办10个,村办518个,注册学生数2512人,专兼职教职工1642名,结业生数813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