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敦煌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电影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积极开展大型群众文化活动8项,以敦煌歌舞、杂技、传统社火、广场文艺演出等内容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1000余场次;组团参加了甘肃省文化旅游博览交易会,展出了六大系列15种文化旅游产品;成功举办了“阳光沙州杯”第十一届敦煌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举办了庆国庆"敦煌杯"书画、摄影展和精品图书展,共有131幅书画作品和39幅摄影作品在博物馆和文化馆参展,近1000册精品图书在图书馆向读者展示。图书馆开展了送书下乡活动,今年受捐赠和新购图书2000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49条,调查项目11个,其中新发现项目2个;文物保护取得新进展,新发现文物点24处,即:窑址1处、墓群1处,烽燧遗址7处,其它15处;文化市场秩序不断规范,保持了繁荣有序的发展态势。 卫生事业持继发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5个。其中,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7个,村卫生所64个,门诊部、诊所44个。乡以上卫生技术人员604个,其中高级职称的26人、中级职称的85人、初级职称的493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6人。病床总数59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4.17张。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保险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95705人,参保率达到了98.33%。全年受益9361人次,基金支付1038.34万元,基金使用率达107.5%,使用历年沉淀基金72.8万元。 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成功举办了“全民健身大拜年”、千人拔河比赛、敦煌市第三十七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庆“五·一”“敦煌西湖湿地杯”篮球比赛、第十八届“三好杯”中学生篮球比赛,配合敦煌研究院举办了第四届职工排球比赛等大型体育比赛。举办了甘肃·敦煌首届沙滩排球邀请赛,共有来自北京、甘肃、青海等18个单位的47支男女代表队参加了比赛,共举行了147场比赛。举办了第一个全民健身日体操、健身操展示活动,来自全市不同行业的12支代表队和132名运动员参加了活动。 广电事业蓬勃发展。“两台一报”共计播出各类新闻稿件8040条,共向上级新闻单位报送播出新闻864条,其中国家级19条,省级345条,地市级500条;电视台新发展城乡数字电视用户712户,完成了市上安排的《敦煌风光片》的拍摄与制作;广播电台计划新开的《飞天之声·交通旅游》频率筹备工作接近尾声,配合天津广播电台在敦煌开通了北方调频,与移动公司联合开办的《敦煌手机报》开通,发展用户3700余户。 十、人口、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和人民生活 2009年,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141501人,比上年净增1088人,增长0.77%,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95‰,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69‰,比上年上升0.1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7‰,比上年下降0.95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8.5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年内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822起,比上年上升29.7%,破案率达37.5%,破案绝对率下降14.5%,治案案件发生1832起,较上年上升44.8%,治安案件查处率100%,戒毒所共强制戒毒19人次。 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5起,死亡7人,受伤43人,直接经济损失62.35万元。四项控制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三降一升”,事故起数减少43起,下降39.81%;死亡人数减少3人,下降33%;受伤人数减少57人,下降57%;直接经济损失增加20.87万元,上升50.29%。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均在酒泉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之内。全市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环境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和地表水质达标率100%。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76元,比上年增加3046元,增长23.0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75元,比上年增加730元,增长12.08%。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30.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26.81%,比上年下降0.99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与上年末持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9.9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8平方米。 十一、劳动、社会保障 2009年,全市就业人员78627人,比上年末增加611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5222人,净增加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1%。全市有职业介绍所7个,城乡个体劳动者16950人,比上年增加515人,增长3.13%,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525人,比上年增加152人,增长1.82%。全市国有、集体、其它经济类型全社会年末从业人数12274人,比上年增加43人,增长0.35%,其中:在岗职工11042人,同比增加25人,增长0.23%;国有经济在岗职工8213人,城镇集体经济351人,其它经济2478人。全市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1487.6万元,比上年增长9.8%,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00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5%,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额27212元,比上年增加2414元,增长9.73%。 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2009年城市低保2710户,5870人,农村低保3820户,9550人,落实保障金1818万元。全年共下拨救灾救济款物210万元,救济人数达到12100人。全市366个五保户,供养标准达到2000元/年。全市有重点优抚对象706人,发放各类优抚资金28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