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文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围绕加快文县科学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破解发展难题,坚持以富民强县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努力克服春季持续干旱、低温、冰雹及瀑洪灾害的不利因素,抢抓机遇,以干克难,狠抓灾后重建“回头看”和项目建设,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全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5107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88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4332万元,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7万元,增长12.6%。在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增加值74118万元,比上年增加9153万元,增长14.1%;非公有制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8.55%提高到49.06%。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由上年的24.35:41.33:34.32调整到今年的26.40:35.96:37.64,第一产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2.05和3.3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37个百分点;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20元,比上年增加669元,增长12.2%。 一、农业 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7.47万亩,比上年下降5.6%,其中粮食种植36.8万亩,比上年下降7.8%;油料种植面积3.03万亩,比上年下降0.7%,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2.95万亩,比上年下降1.7%;药材种植面积4.70万亩,其中党参种植面积4.25万亩,比上年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0万亩,比上年增长9.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77.89:22.11调整到76.01:23.99。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7781吨,比上年增长4%,其中夏粮产量达到17239吨,比上年增长4.6%;秋粮产量达到49441吨,比上年增长1.5%。药材产量达到4103吨,比上年下降7.2%;蔬菜产量达到55301吨,比上年增长20.6%;油料产量达到3432吨,比上年增长4%。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5万亩,其中防护林1万亩,经济林2.15万亩;狠抓绿色通道建设,栽植行道树45公里。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大牲畜存栏5.45万头,猪存栏9.18万头,羊存栏4.22万只,家禽存栏31.14万只;肉类总产量达7722吨,比上年增长4.8%。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000吨,比上年增长10.5%。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建设成效显着,全县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平梯田0.62万亩,累计达到23.41万亩,新增集雨节灌面积0.44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12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9.58万亩;新建沼气池1778个,太阳灶5185个;人饮解困工程得到较好实施,累计解决了271个村4.10万户15.6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农业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全年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23964万元,比上年增长25.5%,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和贡献率分别达到895元和39.5%。 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实施了52个贫困村产业重建项目,完成了11个整村推进村建设任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0.79万人。 二、工业 工业经济总量下降。全县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31448万元,同比下降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510万元,同比下降8.5%。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7576万元,同比下降0.9%。全县工业实现税收11977万元,同比增长18.9%,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为43.2%,其中电力产业实现税收7886万元,同比增长23.2%,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8.5%;硅铁产业实现税收1850万元,同比下降20.8%,对全县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比去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6月份以来硅铁企业因生产用电提价(由原来的每度0.33元提至0.41元),加之10月底硅铁价格下滑(由月初的每吨7000元减少到月底的每吨6500元),导致6家硅铁企业停产,硅铁产量仅为56227吨,同比下降25.7%。 三、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成效显着。全年全县500万元以上项目74个(续建46项、新建28项),计划总投资为430000万元。止12月底开工建设7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4156万元,增长25.7%。投资总量占年计划任务(430000万元)的101%,投资增速高于计划目标(14%)11.7个百分点。投资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较快,全年完工项目51个,项目竣工率达到68.9%,建成了80万吨干法水泥厂、柳园水电站、临江330KV千伏送变电工程、石坊110KV千伏送变电工程、文县路兴高纯碳酸钡加工厂、文县中排高纯碳酸钡加工厂、文县宁氏钡盐化工厂、文县新关金矿浮选尾矿金泥氰化选矿厂等一批重点项目;二是灾后重建力度较大,灾后重建项目完成投资182939万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2.1%;三是各级政府狠抓项目建设的信心不减,有力推动了投资的较快增长。 四、商业贸易 市场消费持续趋旺。全县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干部职工津贴补贴的大幅提高,家电下乡及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促使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9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9.4%。按地域分,城镇的零售额达到23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5%,乡村零售额达到16105万元,比上年增长19.3%;按行业分,批发业达到5165万元,比上年增长9.2%,零售业达到26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8.1%,住宿业达到2818万元,比上年增长22.4%,餐饮业达到5689万元,比上年增长36.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623公里,其中油路559公里。全县拥有客车69辆,货车651辆。全年客运量88.65万人,比上年增长0.3%,客运周转量达到6150.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货运量达108.4万吨,与上年增长9.9%,货运周转量达到954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75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全县拥有县内固定电话用户1.78万户,其中农村电话年末用户1.13万户;移动通信用户达到11.56万户,其中移动公司用户达到10.81户,联通公司用户达到0.75万户。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771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63万元,增长2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2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45万元,增长35.2%;财政支出96704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6045万元,下降47.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6600万元,比上年下降10%;贷款余额为2499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居民储蓄存款达到了196894万元,比上年增长7.5%。从金融运行情况看,金融系统积极支持全县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工作,各项贷款总额达到二十五亿元,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和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