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8 佛山市三水区统计局

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

2012年3月20日

2011年,三水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同心协力,朝着“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大力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民经济得以稳健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显着改观。建设幸福三水的核心任务逐步落实,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1亿元,增长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第二产业增加值504.95亿元,增长19.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5.3%;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7亿元,增长7.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1.9%。三次产业结构为4.0:75.8:20.2。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3.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3%,金融业增长3.9%,房地产业增长6.7%。

分镇(街)看,西南街道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为39.4%,云东海街道为1.4%,白坭镇为13.5%,乐平镇为25.5%,芦苞镇为8.1%,大塘镇为9.8%,南山镇为2.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4%,居住类价格上涨4.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4%,其中轻工业上涨3.9%,重工业上涨7.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下半年国家货币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持续以及欧债危机影响,财税收入、出口总额、招商引资、金融机构存款等指标的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GDP增长从第一季度增长19.8%下跌至第四季累计增长16.0%。原材料、食品价格上涨,部分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仍处高位相互交织,有可能左右2012年上半年经济走势。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16.40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27.13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9.62亿元,增长3.5%。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74662亩,比上年增长2.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0743亩,比上年减0.5%;花生种植面积14737亩,减0.5%;蔬菜种植面积186645亩,增长1.9%。

粮食产量3.51万吨,减0.2%;花生产量0.25万吨,减4.4%;蔬菜产量40.75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2.83万吨,增长9.7%。

支持农业园区建设,完成资金投入8440万元,目前已验收的农业园建设面积约3.4万亩;全年共拨付示范基地补助款1071.84万元;花卉温室大棚建设面积约614亩、水产保温棚面积约1171亩;推广优质高值笋壳鱼的养殖,全年投苗量和养殖范围从2010年50户800亩333万尾发展到2011年100户2000亩600万尾。

今年全区送各种树苗45000多株开展“一村一景”绿化,完成绿化示范村建设31条,预计新增或改造绿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完成低效林改造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共1255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24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57.31亿元,增长22.5%,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为97.6%。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总产值793.94亿元,增长32.9%;重工业总产值1563.37亿元,增长17.7%;民营工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1454.29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69%,比上年增长17.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行业分:饮料制造业125.23亿元,增长166.9%;纺织业123.67亿元,增长17.7%;造纸及纸制品业77.35亿元,增长1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34.57亿元,增长14.5%;塑料制品业95.33亿元,增长2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7.73亿元,增长10.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90.30亿元,增长12.0%;金属制品业200.68亿元,增长25.1%;通用设备制造业71.51亿元,增长50.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0.16亿元,增长47.0%;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28.28亿元,增长45.9%。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总产值6.73亿元,增长18.7%;集体企业总产值0.6亿元,下降17.4%;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100.39亿元,增长27.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596.7亿元,增长24.1%;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105.94亿元,增长20.7%。

年末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4家,比去年增加9家。规模企业中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33家,总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有45家;2家企业完成股改及劵商内部审核,新增省清洁生产企业14家。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274.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7%,销售率为96.5%。实现利润总额130.26亿元,增长22.8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0.88亿元,增长240.06%。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23家;实现增加值11.38亿元,增长16.8%;实现总产值19亿元,增长1.0%;营业收入17.2亿元,增长30%;利税总额1.57亿元,增长8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城乡固定资产投资281.85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投资79.04亿元,增长36.8%。在总投资中,工业投资211.76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278.74亿元,增长42.8%;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52.77亿元,增长1.9%。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08亿元,增长279.2%;第二产业投资211.76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145.05亿元,增长2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9.04亿元,比上年增长36.8%。按用途分,商品住宅开发投资57.69亿元,增长40.6%。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资14.33亿元,增长69.4%;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资22.57亿元,增长15.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03.34万平方米,增长32.4%,商品房竣工面积70.29万平方米,增长19.3%。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在零售总额中,城镇零售额118.18亿元,增长17.5%;农村零售额40.10亿元,增长14.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33.90亿元,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38亿元,增长10.7%。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批发零售贸易销售额159.10亿元,增长14.4%,完成消费品零售额108.86亿元,增长18.0%。

六、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

引入海尔、宝钢等147个项目,恒益电厂、爱康二期等19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企业工程中心5家,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