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三水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利用外资方面,2011年全区合同外资金额47417万美元,同比增长71.8%;实际利用外资36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8.0%。 进、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下同),2011年我区进出口贸易总值208009万美元,同比增长24.4%。进出口6089715万美元,同比增长17.9%,高于全市6.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9374万美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8.5个百分点;进口98635万美元,同比增长21.76%,高于全市4.7个百分点。全区一般贸易出口94359万美元,增长34.6%,占出口总值86.3%;一般贸易进口86287万美元,增长42.9%,占进口总值87.5%;加工贸易出口15015万美元,减少6.9%,占出口总值13.7%,加工贸易进口11309万美元,减少8.8%,占进口总值11.5%。 内资企业出口增幅领先于外资企业。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84383万美元,增长14.7%,占进出口总值40.6%。其中出口49897万美元,增长17.8%,占出口总值45.6%;进口34486万美元,增长10.6%,占进口总值35.0%。内资企业进出口123626万美元,增长31.9%,占进出口总值59.4%。其中出口59477万美元,增长35.5%,占出口总值54.4%;进口64149万美元,增长28.7%,占进口总值65.0%。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势良好。全年机电产品出口42778万美元,增长25.6%,占出口总值39.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机电产品有交叉,下同)15792万美元,同比增长51.9%,占出口总值14.4%。 今年我区对美国、巴西出口同比减少外,对其他传统市场出口都出现两位数增长。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8.4%。 今年我区推进的交通工程项目共18项,白金三期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共完成投资约7.7亿元。“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共34个,总里程约36公里;全区在册地方公路里程约860公里,道班直接养护里程约151公里,优良路里程占直接养护总里程的94.5%。同时认真积极配合做好佛肇城际轨道、贵广(南广)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 三水区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增至18条,比原来增加8条;镇街线路17条。发车频率也比原来更多,线路更加合理。 年末全区交通运输汽车保有量154636辆,比上年末增长3.8%,其中私人汽车43238辆,增长49.3%;当年新入户私人小汽车8523辆。年末机动车驾驶员191652人,增长1.7%。年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50宗,造成死伤人数656人,其中死亡59人,直接经济损失78.94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0%、上升4.1%、下降1.7%和下降1.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065万元(2010年不变价,下同),增长15.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002万元,增长37.4%;电信业务总量51063万元,增长14.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3.4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8.0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81万户,新增24.73万户,增长32.5%;国际互联网用户11.78万户,增长19.8%;其中互联网宽带用户10.56万户,增长23.2%。 全年各旅游单位、景点和设施完成旅游营业总收入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城市接待总人数为302.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7%。在接待总人数中,国际游客为26.52万人次;国内游客为276.0万人次。年内旅行社组团出游人数为12.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其中省内外游11.10万人次,出境游1.08万人次,分别增长8.3%和7.8%。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三级库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4亿元,增长23.1%。其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收入8.5亿元;企业所得税1.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8亿元,增长22.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3亿元;教育支出5.6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5亿元;环境保护支出0.3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3亿元。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6.5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9.6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8%和8.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43.58亿元,比年初增长17.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8所,在校学生32640人;小学49所,在校学生47581人;幼儿园54所,在园人数18680人;中等技术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7762人;电大、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人数1106人。全区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7301人,其中专任教师5789人。2011年高考录取人数2899人,其中本科生1442人,大专生145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为99.2%,高中升学率为91.4%。 2011年全区科技投入总额4944万元,登记科技成果的数量为6项;全年专利申请678项,专利授权491项;各级企业共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67家,当年新增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含民间团体)19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区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为59.5小时;区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为66小时,全区共办联合图书馆一卡通书证5000多个,借阅图书15万册次;年末全区共有“共享工程”基层站点52个、“流动图书服务站”25间;区文化馆每周开放60小时,2011年组织策划举办各类大小活动65场次,其中广场活动20场,下乡演出10场,讲座4场,各类展览12场,其他活动19场,辅导培训近300场次,辅导人员达8000多人次。全区共有镇级文化站7个,各镇(街)文化站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在2011年全省文化站评估定级中,西南、白坭、芦苞、乐平、大塘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南山被评为一级文化站,云东海被评为二级文化站。全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50件,其中获国家、省、市奖30件,在地级是以上报刊、杂志发表400件。区镇广播电视站5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4.5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继续加快推进区级医院的建设。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新大楼和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先后于2011年12月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西南中心城区医疗服务环境。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3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661张,卫生技术人员3166人。年内医院、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共373万人次,其中妇幼保健院诊疗人次数47万人次。婴儿死亡率3.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今年,全区共有8006名公民参加了无偿献血,年采血总量2289700ml,比去年同期增长10%,年供血量2243900毫升,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