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昌邑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3 吉林市昌邑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强大动力,紧紧围绕“发展经济”的工作主线,在应对新挑战中积极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经过全区各方面积极努力,昌邑区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10.52亿元、74.69亿元和186.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5%、20.7%和24.3%,在四城区中名列第二。

昌邑区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为3.9%:27.5%:68.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25.2%、71.6%。

二、农业

农业播种面积3.2万公全面倾,粮食总产量21.5万吨,比上年增长2.4%;蔬菜产量10.66万吨,比上年下降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定发展,工业开发区加紧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实现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22.6%。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31.2亿元,同比增长3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20.8亿元,同比增长7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37.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14.5%。按轻重工业划分:轻工业实现产值66.3亿元,同比增长32.6%;重工业实现产值123.3,同比增长34.1%。民营工业实现产值97.4亿元,同比增长55.0%,占全区规模工业的51.4%,比同期提高了7.2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实现增加值15.04亿元,增长20.5%。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昌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6%,投资增速全市排位第1位。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完成投资4.23亿元、66.92亿元、87.7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0.69亿元;工业投资63.52亿元,占全区投资总额的比重40.0%。

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销售面积基本持平。2011年昌邑区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0.7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5.0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2011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绝对额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继续保持16%以上的增长。从行业分组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8.9亿元,同比增长16.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5亿元,同比增长35.8%。从规模分组看,限额以上企业完成63.4亿元,同比增长42.7%,限额以下企业完成165.9亿元,同比增长9.2%。

六、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招商引资46.95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完成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7.2亿元;完成商贸旅游文化及现代服务业项目15个,总投资20.1亿元。省外招商引资完成39.5亿元。新建招商引资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全年利用外资实现3750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910万美元。

七、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质量提高。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税收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9.7%,税收收入成为拉动昌邑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了14.8%、36.1%、29%和24.1%。

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财政支出10.5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0.78亿元,城乡社会事务支出1.01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42亿元。

八、城市建设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坚持建管并重,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创优年”活动。积极开展“三清一净”整治行动,清运残冰积雪5.4万立方米。修缮巷道胡同7条,完善垃圾中转站3座,新增垃圾收集车200辆,新建维修环卫工人休息室5处,清掏雨污排井600座。义务植树20万株,新增绿地10公顷。清理占道经营及露天烧烤1,995处,更换不合格牌匾163个。投资1,287万元,完成大荒地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深入开展小锅炉整治、打击非法排污等专项行动,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九、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特色教育成果显着,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和薄弱村小建设三年规划;投资1,863万元,新建改造学校14所;实施校舍、校车安全工程,新增标准化校车20辆。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兴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善联防联控机制,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加强计生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和人口管理,完成3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改(扩)建及设备更新。投入125.5万元,完成左家镇文化站建设,新建文化大院13个,为10个社区(村)增添了体育器材。

十、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区户籍人口实有户数21.45万户,比上年增加0.24万户,人口56.7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7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男性人口28.1万人,女性人口28.6万人。2011年出生人口2866人,人口出生率为4.89‰,死亡人口2477人,死亡率为4.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8‰。

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实施低保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保障金6,950万元。将92,404名农民、254,716名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范畴,落实城乡学生教育补助资金1,353万元,化解农村“普九”债务381万元。2011年末,全区从业人员总数为17361人,工资总额506365千元,人均工资28891元,同比增长7.00%;其中:在岗职工总数为16889人,工资总额497049千元,人均工资29164元,同比增长8.01%。

年初确定的80项民生任务按期推进完成。8件民生实事已全面落实:4所灾后重建学校全部投入使用;区特教康复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完成孤店子卫生院新建、左家卫生院改建工程;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处,解决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305户;配建廉租住房300套;完成“暖房子”工程158栋;区医院改造和3个危旧楼改造工程已全部启动。

备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昌邑区统计年鉴》刊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