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格尔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1年,面对宏观政策调整、融资难度加大、市场物价上涨等因素带来的巨大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实施“338”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统筹城乡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大局稳定,进一步开创了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社会事业和谐进步、民计民生日益改善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425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生产总值111791元,增长20.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888969万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14760万元,增长13.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0.87:77.16:21.97转变为0.89:77.89:21.22,第二产业上升0.7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75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0.76%、83.97%和15.2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17.1和3.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农业总产值34898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农业增加值13918万元,增长17.1%,林业增加值869万元,增长71.5%,牧业增加值6266万元,增长10.1%,渔业增加值173万元,增长108.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0万元,增长4.2%。 全年各类作物种植面积80412亩。粮食种植面积31862亩,减少4259亩;油料种植面积1288亩,减少1350亩;蔬菜种植面积8756亩,减少75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38505亩,增加7863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及其它作物的种植比例由上年的46.17:3.37:11.29:39.17转变为39.62:1.6:10.88:47.9。 全年粮食产量13489吨,减少1506吨,减产10.0%;油料产量310吨,减少209吨,减产40.3%;蔬菜产量36466吨,减少1439吨,减产3.8%。枸杞产量3131吨,增加1281吨,增长68.7%。 育活各类仔畜11.56万头(只),增长1.4%。仔畜成活率91.8%,下降0.9个百分点。各类草食牲畜年末存栏24.19万头(只),增长0.8%。年内牲畜出栏率为48.7%,上升2.9个百分点,商品率为41.7%,上升0.3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4189吨,增长41.0%;奶类产量1766吨,增长6.8%;羊毛产量235吨,增长4.0%。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全面推广,设施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建成日光节能温室4614座、畜用暖棚1780栋,河西农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 深入实施“三环”绿化战略,人工造林0.69万亩、封育1.5万亩、退耕还林后续产业650亩,国家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410.23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7万亩。 三、工业、建筑业及个私经济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701482万元,比上年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30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7.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711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8551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80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2644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691847万元,比上年增长22.4%,轻工业增加值9635万元,比上年增长15.0%。 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895402万元,增长25.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85.7%。 据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统计显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0241万元,增长19.6%。实现利税总额为505386万元,增长10.8%。其中:实现利润363495万元,增长15.8%。实现税金总额141891万元,下降0.4%。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产值118739万元,比上年增长46.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21个,全市共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2003万元,增长37.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912万元,增长22.1%。 个私经济健康发展。私营企业1277户,增长13.4%,注册资本42.57亿元,增长12.4%,投资人数2497人,增长12.2%,雇工人数15153人,增长6.8%;个体工商户8230户,增长16.9%,从业人员20896人,增长46.4%,资金数3.02亿元,增长1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4572万元,增长49.2%。其中:建筑安装工程636344万元,增长19.5%;设备工器具购置604877万元,增长1.25倍;其他费用63351万元,增长58.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800万元,下降59.8%;第二产业投资1341040万元,增长56.5%。其中,工业投资1066281万元,增长40.7%;第三产业投资159732万元,增长12.2%。 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4950套。建成2100套,实施草原新帐篷140户。 五、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业和物价 贸易市场持续走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302.2万元,增长19.1%。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7636.4万元,增长38.7%;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47067.1万元,增长3.0%;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03.3万元,增长73.5%;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8495.4万元,增长26.1%。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上涨6.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9.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1%;衣着类价格上涨10.1%;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上涨3.5%;医疗保健用品类价格上涨3.1%;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上涨7.0%;居住类商品价格上涨11.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6%。 六、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全社会运输量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货运总量1967.4万吨,增长24.4%。其中:铁路1508.38万吨,增长20.4%,公路459万吨,增长39.6%,民航165.9吨,增长52.5%;完成客运总量109.7万人次,比去年增长23.5%。其中:铁路78.75万人次,增长19.5%,公路23.9万人次,增长28.1%,民航70502人次,增长67.9%。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9648辆,比上年末增长15.2%。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959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1164公里。高速公路80.052公里,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5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892.6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1189辆。 全年邮电营业收入25098.5万元,增长6.0%。年末固定电话装机量55257户,增加5254户;移动电话266789部,增加14800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6086户,增加3894户,增长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