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巴州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5-24 巴中市巴州区统计局

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6.95亿元,同比增长22%。

七、财政、金融

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876亿元,同口径增长60.6%。其中:税收收入2.212亿元,同口径增长60.1%,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6.93%;非税收入0.663亿元,同口径增长6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42亿元,同口径增长30.3%。住房保障支出、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74.6%、61.2%、68.4%、81.4%。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4.7亿元,比年初增加37.7亿元,增长22.6%。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1.1亿元,比年初增加22.9亿元,增长47.5%;个人存款余额128.3亿元,增加27.2亿元,增长26.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3.7亿元,比年初增加17.4亿元,增长37.6%。其中,短期贷款16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增长7.2%;中长期贷款47.1亿元,比年初增加16.2亿元,增长52.4%。

全年各类保费收入9.09亿元,同比增长23.12%,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21亿元,产险保费收入1.88亿元,分别增长25.3%、15.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亿元,同比增长55.5%。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区共有小学70所,共2232个班,招收新生14694人,在校小学生89425人,毕业人数1789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初级中学7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52所,共842个班,招收初中新生16902人,在校初中学生55058人,毕业学生2017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5%,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7.5%。

高完中15所,共310个班,招收新生7462人,在校学生人数21858人,毕业人数603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普通高中升学率69%。

特教学校1所,开设9个特教班,在校学生124人,招收新生10人,毕业12人。

全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招生6329人,在校学生8536人,其中:职业高中3所,招收新生1997人,在校学生2584人;调整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招收新生473人,在校学生738人;成人中专校1所,招收新生352人,在校学生465人。

全年共有10232人报名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本科上线人数2934人,其中,一本363人,二本1263人,三本799人,艺术本科489人,对口职教高职本科20人。普通高考共录取新生7705人,本科录取2221人。成人高考报名人数2980人,共录取新生2620人。

全年共引进省级科技成果5项,组织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1项,引进新技术17项,研发新产品4个。申请专利75件,授予66件。全面完成了4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了2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送,完成了1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90个农家书屋、4个城市社区文化室、1个阳光儿童乐园建设。

年末全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全年演出场次119场;博物馆1个,藏品2461件,参观38万人次;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书刊文献总藏量11.1万册,外借1.02万人次;文化馆1个,举办展览3次,参观3万人次。有线电视用户6.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0.3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5%。

九、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1个,其中医院10个,乡镇卫生院7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15个,村卫生室8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63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29人,注册护士520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235张,其中医院910张,乡镇卫生院2325张。

年末共有农村养老服务机构34个,床位2899张。年末4.5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末增加0.8万人;9.35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2.53万人;7372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全年救助城市医疗困难群众3.54万人次,救助农村医疗困难群众2.7万人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02.7万人,参合率达到95.9%,较上年上升了0.42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21309.62万元,比上年增加11241.76万元,增长111.7%。受益107.3万人次,门诊受益率99.83%,住院受益率6.47%。其中:住院补偿66431人次,住院补偿(含二次补偿)14215.42万元;普通门诊统筹补偿100.24万人次,总费用8396.12万元,补偿总额2939.2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3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常住人口113.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4.2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8万人,出生率为8.03‰;死亡人口0.67万人,死亡率为4.9‰;自然增长率为3.1‰。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100(以女孩为100)。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30元,比上年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3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6.2%,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43.5%。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2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6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6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75万人,增加0.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2万人,增加0.3万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2万人,比上年增加17.2万人。

完成3469户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险搬迁90户。国家将农村扶贫标准提高到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按照新标准,年末农村扶贫对象为28.78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2.14亿立方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6.6℃,年平均降水量1465.1毫米。全年总用水量0.9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5%。其中,生活用水增长25%,工业用水增长21%,农业用水增长3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3万亩,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0.29万公顷。万元GDP能耗0.86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能耗2.061吨标煤,比上年综合降低5.81%。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61.8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96.3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70.6吨。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7.5%,提高28.3个百分点。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2起,同比增长138.3%,死亡26人,比上年下降22.1%。直接经济损失277.6万元,同比下降135%。

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