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宁乡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4 长沙市宁乡县统计局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5.2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4.39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9.0%。县域基本竞争力前移5位,位居全国百强第68位,县域发展进一步呈现加快、争先之势。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5.8:21.6调整为11.8:68.1:20.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3.5%、12.4%,分别拉动GDP增长0.9、13.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54649元,比上年增长15.6%。

宁乡GDP总量在全市占比11.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为30.5%、14%、11.1%,同比分别提高0.4、0.6、0.1个百分点。

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5%,八大类价格项目全线上涨,食品类、烟酒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3.7%、1.2%、1.3%、1.4%、2.8%、1.6%、1.2%、7.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260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2010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2%。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产值58.76亿元,增长7.5%;林业产值3.17亿元,增长4.9%;牧业产值49.11亿元,增长2.6%;渔业产值4.28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7亿元,增长8.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2.93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0.9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达到78.5%。蔬菜种植面积56.34万亩,增长7.6%;烟叶种植面积8.81万亩,增长26.2%;油料种植面积7.73万亩,增长8.4%。

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85.22万吨,下降3%;油料1.16万吨,增长5.9%;蔬菜130.31万吨,增长8.9%;烟叶1.29万吨,增长26.8%;全年出栏肉猪233.96万头,增长1.7%;出笼家禽4002.5万羽,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县年末农机总动力15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共有联合收割机3866台,大中型拖拉机1702台,小型拖拉机6103台,分别比上年增加300台、196台、178台。全县机耕面积207.3万亩,机播面积11.6万亩,机收面积192.5万亩,机灌面积87.8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1%。

全年完成水利投入6亿元,加快整修加固水库、渠道和堤坝,清淤扩容山塘4110口,28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速推进,解决8.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50公里,桥梁20座。完成投入2亿元,改造农村电网148个村7.68万户,为15060户偏远乡镇群众开通电视信号。农村改水改厕8500户,新建户用沼气池2294口,农村环境卫生实现大改观、大变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948.92亿元,增长42%。实现工业增加值389.22亿元,增长22.3%,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54.93亿元,增长26.2%,高于全市4.2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县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71.32亿元,增长33.8%,增速高于轻工业19.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2.1%,集体企业增长34.8%,股份制企业增长25.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6.4%。

109家园区规模工业实现产值444.8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6.9%,比上年增长43.4%;实现增加值117.12亿元,增长27.1%。

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3.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利润总额70.5亿元,增长14.4%;利税总额达115.4亿元,增长18.7%。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5.17亿元,比上年增长4.6%。18家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35.08亿元,增长1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3.68万平方米,增长12.6%;竣工面积156.73万平方米,下降2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城镇投资314.63亿元,增长23.0%;农村投资78.72亿元,增长16.8%。本年完成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在建项目98个,本年完成投资148.7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7.8%。

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18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7%;技改投资180.05亿元,增长3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5.43亿元,增长74.1%;商品房销售面积115.17万平方米,下降3.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4.38万平方米,下降7.3%。

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35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5000万以上项目12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49个、32个、18个。在引进项目中,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0个。全年实际到位县域外资金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30.83亿元,增长14.5%;实际到位境外资金1.5亿美元,增长17.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7.3亿元,增长1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6.56亿元,增长16.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16.45亿元,增长16.0%;住宿餐饮收入17.41亿元,增长7.1%。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15.0%,化妆品类增长9.0%,金银珠宝类增长25.9%,日用品类增长47.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5.0%,中西药品类增长24.5%,汽车类增长63.2%。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县内公路通车里程5994公里,境内铁路里程68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3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8.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9.9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5.69万户。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56.3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4%;实现旅游收入52.81亿元,增长49.6%。

七、财政和金融

全县财政总收入33.1亿元,比上年增长57.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38亿元,增长79%。全年财政支出35.7亿元,增长50.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8.52亿元,比年初增加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7.6亿元,比年初增加23.77亿元,同比增长17.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5.58亿元,比年初增加34.27亿元,同比增长31.6%;金融机构利润总额4.78亿元,增长58.9%;不良贷款率1.25%,下降0.6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