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湘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6-21 岳阳市湘阴县统计局

旅游业继续推进,全县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8处,2011年旅游产业总收入9600万元,同比增长20%;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6.4万人,旅游人天数723人天。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13%。2011年年末境内县级公路达到280公里;乡级公路达到919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463公里。全县汽车客运量263.6万人,旅客周转量2519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186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2574万元,同比增长6.6%;联通业务总量2800万元,同比增长47.3%;邮政业务总量2012万元,同比增长15%;电信业务总量3800万元,增长9.1%。固定电话年末用户5.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2万户,农村电话用户4万户。全年移动电话用户19.8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万户;互联网用户1.6万户,新增互联网用户0.2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62106万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国税完收入15939万元;地税完成收入33014万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12万元,增长44.8%,其中各项税收26937万元。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186990万元,较上年增长32.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773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1041万元;教育支出3337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37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5046万元。

金融存贷款均衡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4949万元,同比增长27.7%,其中:储蓄存款442650万元,同比增长23%;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3335万元,同比增长14.4%。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10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40916万元,同比增长38.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4147.4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310.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06.3万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266.2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587.0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显着成绩。2011年全县共有科研机构24个,实施科研项目合计18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5个;科技成果推广92项,所用经费2366万元;专利申请质量提高,共申请专利278件,获奖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2项。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3.02亿元。

全县现有学校277所,其中:普通中学45所,中职教育5所,小学146所。在校学生总数105230人,其中普通中学30831人,职业高中9737人,小学48219人。共有专任教师5671人,其中:普通中学2800人,高中589人,小学2239人。全县现有幼儿园79个,在园幼儿1822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8%。全县校舍情况占地面积2899068平方米、建筑面积92440平方米、共有图书215.5万册。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2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电视台1座。全年城乡放映公益电影4980场次。全年电视播出时间12000小时,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2.87万人。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90个。全县体育场地2个,其中:体育馆1座,运动场1个,各种训练房5个。

卫生事业逐步健全。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共3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46人,注册护士580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45张。乡镇卫生院19个,床位494张,卫生技术人员448人。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60%。2011年全县实际参合农民587585人,参合率98.3%合作医疗总基金为13514.4万元。2011年全县五保户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1802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271万元,补助256万元。实行了农村五保户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100%全免。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7912元,增长24.7%,其中:工资性收入4165元,增长27%;家庭经营纯收入3354元,增长31.1%;非生产性收入393元,降低22.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26元,增长20.1%。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27元,增长23.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18.9元,增长17.6%。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2011年,全县享受城镇低保金12073人;全县结婚登记6817对;离婚登记1147对;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000人,年未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473人,失业率3.77%;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2985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40498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002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8930人,新增2002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0376人,新增18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县耕地面积42千公顷,其中水田面积37373公顷,有林地13913公顷。2011年城区道路面积176万立方米;路灯盏数4350盏;桥梁数4座;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90公顷;园林绿地面积490公顷。全县共有淡水总面积64871公顷。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重点治理减排治污项目2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7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153公顷。公有经济造林面积1190公顷,非公有经济造林面积1080公顷,全民义务植树801万株。

节能减排有新进展。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节能建设,不断强化企业节能监督管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45.04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73%,其中:煤炭消费量22.35万吨,电力消费量65968.5万千瓦小时。全县COD排放量1160.3吨、二氧化硫排放量995吨、烟尘排放量362.8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22.4吨、工业用水量1126.4万吨;建成投产执行“三同时”项目数16个。2011年全县单位GDP能耗降低率4.38%,其中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2.4%。

全年平均气温为17.5℃,同比下降0.2℃。全年降雨量为806.7毫米,日照时间为1688.3小时。

2011年,全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85起;查处治安案件2335起;摧毁各类犯罪团伙35个。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777起,其中重大道路交通事故100起;一般道路交通事故2677起;发生事故死亡人数103人,直接财产损失293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