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湘阴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应对各种新的困难与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敞开南大门,对接长株潭,建设强盛湘阴”这根主线,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率先发展的态势已经显现。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5.7亿元,同比增长1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8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亿元,同比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同比增长16.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3%,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2%,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2.8、8.2、4.2个百分点。 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25个;享受民政社会救助人数5.2万人;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数1503人;分散供养五保户人数7763人;农村低保救助人数23305人;城乡大重病医疗救助人数1637人。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3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道路硬化率均超过70%。农饮工程稳步推进,今年完成供水工程14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4200人,目前全县饮用洁净水的农户达90%以上。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831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3%;新建篮球场、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阵地90多处;本年实施新开工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1728套,新建农村沼气池4513口。以上民生项目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度大;新兴产业比例偏小,自主创新内力不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产业集聚不够明显;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乏力;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2011年我县粮食生产第五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水产品总量连续16年居全省县级第一。201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8.42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7.39千公顷,同比增加0.4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7千公顷,同比增加0.0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33千公顷,下降0.21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7.3万吨,同比增加2.6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早稻产量2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0.2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棉花产量0.1万吨,同比增加13.2%;油料产量1.77万吨,同比下降0.57%;茶叶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7.2万吨,同比下降3%,其中:猪肉产量6.3万吨,同比下降03.5%;牛肉产量0.34万吨,同比下降1.8%;羊肉产量372吨,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1.1万吨,同比增长1.6%。全年水产品产量10.3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9.5万吨,同比增长0.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有效灌溉面积38.2千公顷;已建成水库总库容5930万立方;除涝面积18.3千公顷;年未水利系统水电装机容量95.08千公顷;安全饮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安全达标人口40.8万人;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电网改造、清洁能源、农村可再生能源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工业和建筑业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0.3亿元,同比增长41.7%。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5家,同比增加2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24.2%。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实缴工业税金达1.42亿元,同比增长35.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54%;重工业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78.1%。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全县规模工业4个大类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3.6%、27.3%、6.5%、24.3%。 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突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重点抓好了漕溪港码头二期及物流园建设、金龙新区“一纵两横”主干道和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洋沙湖片区健铭大道西延和中联大道硬化、轻工产业园“四纵三横”路网建设,积极做好洋沙湖片区、金龙新区两个污水综合处理厂的规划立项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家,新增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同比增长28%。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4个,协议引进资金5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4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共128个项目,完成投资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其中亿元项目8个,完成投资27.8亿元,项目占总投资的26%。工业项目投资96个,完成投资63.59亿元,同比增长44.3%;工业技改64个,完成投资43.37亿元,同比增长66.39%;房地产项目29个,完成投资11.14亿元,同比增长9.4%。 全年共引进项目56个,到位资金27亿元(含续建项目),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个,其中亿元项目14个,中铁、中联成功落户,两个项目投资均在8亿元以上,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均在100亿元以上,年税均在3亿元以上。工业园区20多个项目全面动工建设,远大可建、依鲁光电、金为彩光、百信钢构、翰林纸业等一大批项目顺利推进。全县共有富士电梯、大金钢构二期、英思特电子、味美多食品、双金玻璃、鸿昌热能等10多个项目竣工投产,目前还与佳程环保机械、六和方盛世汽车配件、优视电子等20多个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配件产业项目达成投资意向,项目引进来势看好。 五、国内贸易、旅游 城乡消费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同比增长19.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3亿元,同比增长21.7%;乡村消费品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18.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0.8亿元,同比增长22.6%;住宿零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28.8%;餐饮业零售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33.2%。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2.1%,肉禽蛋类同比增长47.5%,服装类同比增长48%,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2.4%,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48.5%,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51%,家具类同比增长53.1%,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0.2%,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50.7%,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