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千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6-21 宝鸡市千阳县统计局

千阳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宝鸡关天副中心建设的双重机遇,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的方针,加速建材工业、新农村、城镇建设、文化旅游、社会管理转型升级,奋力打造西部建材基地、三秦最美乡村、生态宜居新区、文化旅游名县和谐幸福之城,撤乡并镇全面完成,“双高”教育通过验收。全县经济社会高点起步,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跨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就。

一、综合

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年全县GDP达到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6亿元,比上年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7.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第三产业增加值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8.3、38.2、2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615元,比上年增长30.9%。全县非公有制增加值9.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

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稳步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和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迈进。深入开展“一村一品、文明家园”活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海螺水泥、建陶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

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取得显着成效。城乡建设、居民住宅等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继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后又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五五普法全国先进县等多项荣誉,列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千湖湿地公园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

二、农业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星级管理、进档升级为抓手,加快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格局,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广果畜结合、粮经配套、瓜菜轮作等循环农业模式,主导产业效益稳步提升。成功举办了“现代农业在千阳”招商仪式,蒙牛千头奶牛场、鲁桑园万亩桑产品、海升全球新技术苹果、十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等农业现代化项目落地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3个,千亩示范点8个。

6.20连阴大雨使全县8万多亩小麦受灾霉变,造成小麦高产低收,秋季雨水渐丰,粮食生产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7.56万吨,增长8.8%,实现八年连续增长。

蚕桑生产稳步提高。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4.23万亩,其中:当年新增桑园2395亩,加强桑园管理,大力实施省力化温室设施养蚕,进一步提高优质桑园和优质蚕茧数量,全年蚕茧总产量达到1352.7吨,比上年增长2.9%。

林业生产良性发展,绿色千阳建设效果显着。全年造林面积5.01万亩,人工造林2.51万亩,核桃产量达到1848吨,同比增长4.3倍。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通过省市验收,张家塬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园林镇,草碧镇获得省级生态镇。

奶畜业生产稳步提升。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35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厂3个,累计引进澳大利亚良种奶牛2600头,着力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做强莎能奶山羊品牌,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全县大家畜年末存栏5.54万头,其中奶牛3.73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3%、2.2%;奶山羊年末存栏6.96万只,比上年增长2.7%;生猪年末存栏1.89万头,比上年增长0.5%;家禽年末存栏20.75万只,比上年增长1.6%;肉类总产量0.67万吨,比上年增长1.4%;奶类总产量13.26万吨,比上年增长9.1%,蛋类总产量0.15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5.9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7%。全县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品牌农业蓬勃兴起,设施农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奶畜、蚕桑、蔬菜、有机果、核桃五大产业基地走上转型升级之路。注册“满寨红”等农产品商标19个,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认证,我县已成为全省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县,全国东桑西移基地县、优质苹果基地县和核桃经济林基地县。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盘活闲置资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园区、突破水泥、做强建陶;占地6平方公里、设计50条生产线的草碧建陶工业园初具规模,一批工业企业陆续入住,园区2号路、滨河路建成投用,园区框架逐步拉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已入住陶瓷企业14户,锦泰、千禾、嘉禾陶瓷公司续建生产线3条;粤特、博桦生产能力扩大,隆达高档抛光砖生产线试产成功;累计园区建成陶瓷生产线13条,跻身全省重点支持的100个工业园区行列。千阳海螺水泥实现产值4.4亿元,成为千阳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在国内同行业工艺最先进的新型龙头工业企业,成为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的现代企业典范。建材工业集群迅速崛起;电力供应业生产保持稳定;丝绢制造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其他行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有增有减。

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5.23亿元,比上年增长80.6%,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16亿元,比上年增长4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3%。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年内施工工程122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07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大。2011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9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4亿元,同比增长31.4%。海螺水泥第一条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当年完成投资7.29亿元;宝汉高速宝鸡-千阳-陇县段建成,博桦、德胜坊陶瓷企业投资2.3亿元再建两条生产线,千和雅居、东海家园、平江营锦绣园高层住宅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5亿元;千湖湿地、望鲁台景区建设完成9900万元,县城集中供暖项目正式动工建设完成投资6000万元,东区实现集中供热,掀开了千阳居民生活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