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11.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6%。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4.54亿元,可比增长32.5%。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7亿元,增长11.6%。团泊温泉酒店、利达粮油一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唐官屯物流园区一期、三和众诚石油物流中心项目部分投产;义乌北方国际商贸城、游龙大酒店、金桥国贸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紧张建设,将进一步提升静海经济活力。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4.39亿美元,增长32.3%。其中,出口9.44亿美元,增长42.4%;进口14.95亿美元,增长26.6%,出口快于进口增速15.8个百分点。 10.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完成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 银行存贷款稳定增长。截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5.46亿元,同比增长10.2%,比年初增加31.95亿元,其中对公存款余额128.14亿元,比年初增加5.04亿元,居民储蓄余额217.32亿元,比年初增加26.91亿元,同比增长14.1%。 截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44.49亿元,同比增长32.4%,比年初增加35.40亿元,按贷款对象分,其中农业贷款余额20.0亿元,比年初增加3.83亿元,企业贷款余额90.12亿元,比年初增加24.07亿元,个体贷款余额29.28亿元,比年初增加4.33亿元;按贷款期限分,短期贷款年末余额78.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5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2.61亿元,比年初增加15.11亿元,其他贷款3.47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 保险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县共有保险支公司、营业部7家,全年保费收入6.11亿元,增长17.6%。其中,企业财产险收入0.04亿元,运输工具险收入0.95亿元,人身、人寿险收入4.96亿元。全年赔款给付1.24亿元,同比下降15.8%,其中,企业财产险赔付0.25亿元,运输工具险赔付0.69亿元,人身、人寿险赔付0.25亿元。 11.房地产业 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有所减少,全县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187.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0%。 受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稳中回落。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完成8.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0.80亿元,增长40.7%。商品房销售套数4118套,同比下降35.7%;销售面积46.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4%。 二、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1.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2011年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2.81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39亿元,同比增长55.4%。全县路网建设投资19.86亿元,用于路、桥、站建设,道路维修养护,道路两侧林带建设和绿化工程,其中乡村公路(桥梁)工程投资6000万元,西北环线、徐良路、津海路、团泊大桥等一批路、桥竣工,全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3.55公里。本年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投资1.03亿元,静海县城、团泊新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08万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算),集中供热户数达4.2万户。 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1年初全县有华静污水处理厂、北环污水处理厂、大邱庄污水处理厂等6座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营,全年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75%。目前团泊新城西城污水处理厂、静海新城西城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有8座比较大的污水处理厂,企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显着提高。 从2010年5月以来对356家开展排放含酸废水企业进行了专项治理,85家企业限期验收,88家停产治理,对183家企业予以关闭和取缔。 静海大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当年造林4.69万亩,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82%,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提高。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2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89%。 2.科技与人才 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大,2011年科技拨款3601万元,同比增长56.9%,实施国家、市、县级科技项目数216项,其中攻关项目198项。年末实有科技型中小企业80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0家。2011年引进农业新技术16项,推广农业应用先进实用技术6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26个,举办农民培训班76期,培训农民3500人次。 科技项目硕果累累。全县36项科技成果获科技进步奖,涉及农业、工业、卫生等多个领域。全年市级科技成果登记数13项,同比增长85.7%,当年专利申请666件,同比增长2.17倍,发明专利授权50件,同比增长13.6%。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末实有专业技术人员10891人,同比增长5.6%;人才队伍逐步年轻化,其中35岁以下3965人,同比增长27.9%;专业人才文化程度有所提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77人,同比增长22.2%;工程和农业技术人才比例增大,2011年占全县专业人才总量的15.9%,而2010年这一比例为11.8%。 3.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3所,在校学生总数达到9.30万人;其中,普通中学51所,在校学生3.71万人,小学99所,在校学生5.23万人。2011年教育系统重点建设项目投资9847万元,新建了瀛海学校和第三幼儿园教学楼,新建了流动教师公寓、独流中学宿舍楼和模范学校餐厅,完成了校舍加固工程,全县学校校舍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办学条件显着改善。 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全面提升。2011年全县高考成绩再传捷报,一是整体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全县高考参考人数3737人,600分以上(不含政策加分)考生226人,比去年增加105人;本科二批以上一次上线人数2107人,比去年增加210人,上线率56.4%;实现了天津市高考状元零的突破。 年末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82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农村卫生院19个,民办综合医院7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452张,其中,县级医院790张,卫生院256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3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956人,注册护士508人。2011年全县383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合作医疗和医疗保险。 4.文化、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乡村文化站16个,县级图书馆2个,学校乡村图书馆450个。有剧团1个,年内演出265场,观众55万人次。年内举办大型文艺晚会8场。在市级比赛中,我县参赛作品27次获奖。全县通有线电视的行政村256个,有线电视节目46套。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73万户。 文化体育产业稳步推进。有关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培育引导,在全县初步形成了广播影视、出版印刷、图书音像、体育健身等综合文化产业体系。蔡公庄镇天津圣迪乐器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天津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环团泊湖”自行车邀请赛现已成为全国比较有影响的赛事之一,2011年在海南举办的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被命名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推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