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龙潭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龙潭区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吉林市“五项攻坚”系列活动,全区上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民生福祉,继续加快培育“围化经济、围钢经济、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四个经济亮点,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隶属口径的生产总值(GDP)1153590万元,按不变价计算(以下同)比上年增长10.2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47217万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084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97955万元,比上年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为13:44:43,与2010年相比,二产、三产业分别减少和增加三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944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完成预算78.5%。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5303万元,比上年增长24%,占GDP比重为5.7%。分部门看,国税系统组织收入7624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地税系统组织收入162692万元,增长18.7%。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96884万元,增长2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083万元,增长8.3%;教育支出24643万元,增长28.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07万元,下降24.5%;医疗卫生支出10172万元,增长32.3%;环境保护支出1533万元,下降49%。 农业 201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625公顷,比上年少10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99000吨,比去年增加4933吨,增长2.5%。其中:水稻产量63954吨,比上年增长0.3%;玉米产量132018吨,比上年增长25%;大豆产量2916吨,比上年增长32%;蔬菜产量541196吨,比上年下降3.2%。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6285万元,扣除农产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0.25%。。其中完成农业产值150738万元,按可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6%;实现林业产值2023万元,比上年下降57.5%;实现牧业产值102072万元,比上年下降16.6%;实现渔业产值1334万元,比上年下降8.3%;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11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牧业受价格等因素影响,产量增速大幅下降。生猪出栏352531头,比上年下降11.4%;肉牛出栏总量达67189头,比上年下降16.1%;家禽出栏16781千只,下降8%;禽蛋产量15431吨,下降18.8%;肉类总产量达64319吨,比上年下降35.7%。 农村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区共有行政村122个,其中:自来水受益村达61个,比上年多4个,汽车、电话达到村村通。 工业 2011年,全区隶属口径实现工业总产出157.43亿元,可比价增长14.6%,其中:规模工业实现产值70.3亿元元,同比增长25.9%。全部工业增加值34.78亿元,可比价增长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67亿元,可比价增长15.5%。 规模工业企业全年实现产品销售产值78.3亿元,同比增长21.4%,工业产品销售率98.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54亿元,同比增长63.7%。规模工业企业89户,比上年增加1户。 建筑业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7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2.6%。资质内建筑业企业25户,完成总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35亿元,同比下降17.5%;房地产投资11.53亿元,同比增长37.3%。 商业贸易 2011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1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批发业23.55亿元,增长18.1%;零售业37.85亿元,增长12.5%,住宿业1.02亿元,增长17.1%,餐饮业11.88亿元,增长30.9%。 二、社会发展 科技、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业绩。通过全面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活动,提高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水平和能力。2011年全市开展各级各类适用技术培训5500多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达1600多人。全年下拨科技三项经费占全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5%。 教育事业坚持以“创优”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年末,全区在校学生19179人,比上年增加256人,全区教职员工总数为2025人,其中专任教师为1669人。校舍面积16.57万平方米。 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平稳发展。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图书拥有量为2万册。有少儿业余体校1所,在校学生有128人,专职教练员8人,在省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9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383个,编制医疗床位2164张,卫生技术人员为3042人,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4.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人。 城市公用事业成绩显着。全年义务植树44万株,植草坪10万平方米,栽花8万株,目前全区绿地面积1686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7%。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1年,全区总人口为479371人(户籍人口),比上年减少3539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0675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2%,非农业人口28945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0.4%。 全年出生人口3212人,人口出生率6.7‰,死亡人口2921人,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比上年下降0.1‰。 城乡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数据)19560元,同比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50元(初步),同比增长14.2%。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月报(快报)数据,最终结果将以统计年报数为准。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