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双牌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6-15 永州市双牌县统计局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兴工、促林、扩城、活商、旺旅游,重点推进项目兴县、工业强县和旅游旺县战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呈现“发展稳健,质量趋好,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一、综合

2011年全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34860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817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9560万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81231万元,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039元,增长15.9%。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2.8:42.2:25调整为33.7:42.9:23.4。全县财政总收入31586万元,增长34.3%。地方财政收入19586万元,增长41.8%。全县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9.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支出74469万元,其中教育支出1403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34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40万元,民生支出力度加大。

二、农业

2011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83221亩,比上年增加27122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34020亩,增加1665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早稻面积57011亩,增加450亩;晚稻面积61650亩,增加3000亩;玉米面积33150亩;花生面积3605亩;蔬菜面积60152亩,增加4352亩;果瓜面积3000亩,增加97亩。

2011年全县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5604亩,幼林抚育面积20.2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木材12.3万立方米,竹材260万根,松脂406吨。

2011年全县生猪出栏17.19万头,比上年增加0.39万头;家禽出笼178.3万只,增加6.6万只。年末生猪存栏12.82万头,比上年增加0.4万头;家禽存笼123.2万只,增加4.79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8655吨,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3652吨,增长7.5%。

2011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0044千瓦。其中农用运输车1405辆;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58台;农用水泵1608部。已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7座,引水工程1.4万处;机电排灌面积32387亩,旱涝保收面积6.1万亩,机耕面积11.85千公顷。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67739万元,增长11.5%。

三、工业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27345万元,增长50%。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5498万元,增长21.1%;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429242万元,增长48.5%;实现利税总额25476万元,增长22.3%,实现税金7319万元,增长23.5%。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6%。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667万元,增长34.5%。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2295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33077万元,增长28.4%;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90万元,增长104.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700万元,增长54.4%。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实现24113万元,增长19%。

五、城乡建设

2011年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1亿元,增长45%。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城区拥有公厕2座、垃圾中转站1座。城镇化率达到33.4%。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996万元,增长17.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420万元,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575万元,增长7.2%;按行业分类:批发业零售额完成8088万元,增长11.4%;零售业零售额完成38098万元,增长19.7%,住宿业完成921万元,增长13.4%;餐饮业完成2887万元,增长11.1%。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1年年末全县拥有载客汽车161辆,客位3491座,载货汽车1936辆,货运吨位13128吨。全年旅客周转量13261.2万人公里,其中火车旅客量达到4万人次。

2011年全县邮政业务收入620万元,增长25.8%;电信业务收入1000万元;移动业务收入2200万元;联通业务收入900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7500户(含小灵通用户);移动电话用户72705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3.8部/百人(含移动电话),年末互联网用户数7520户。

2011年全县旅游加快发展。建设了阳明山、潇水湖、县城中心和紫金山四大旅游区,突出以阳明山旅游开发为龙头,打造阳明山品牌。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游客108万人次,增长2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3亿元,增长61.6%。

八、招商引资

2011年全县新签外资合同1个,新签外资合同金额达到80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100万美元,同比增长35%。新签内资合同23个,新签内资合同金额达到30.88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3.08亿元,同比增长5.8%。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50万美元。

九、金融业

2011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9642万元,比年初增加41928万元,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837万元,比年初增加26911万元,增长1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02137万元,比年初增加27516万元,增长15.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806万元,比年初减少1423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83332万元,比年初增加41766万元。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0101元,比年初增加1467元。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3所,普通中学招生1648人,在校学生4530人,毕业生1436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4人,毕业生44人;小学22所,招生数1961人,在校学生9893人,毕业生数143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初中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66.2%。幼儿园41所,在园人数达到4165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广场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共举办了纪念建党90周年、庆“七一”永远跟党走大型广场文艺晚会;“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法之夜;“勤廉为民、忠诚奉献”廉政建设活动等52场文艺活动,观众达10万人次。送戏下乡演艺惠民:共开展送戏进基层演出37场,极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生活丰富多彩:全年滨江广场晚上灯火辉煌,群众自发组织的健身操、健美操、马戏团表演、夕阳红嫂子队、老年腰鼓队的排练活动夜夜不断,热闹非凡。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全县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3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中心防保站15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6人;医院实有病床位389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