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醴陵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四化两型”,深入实施“三三方略”,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县域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中部十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四强。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15亿元,同比增长1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09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6.12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94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3:60.5:27.2调整为10.4:63.9:25.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35643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9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产值21.71亿元、林业产值2.79亿元、牧业产值20.91亿元、渔业产值1.9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8亿元。 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7.80千公顷,同比增加4.08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71.18千公顷,同比增加2.59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0.2万吨,增加2.72万吨,增长5.7%,其中稻谷47.80万吨。全市种粮大户、规模经营组织达1320个,流转耕地26.5万亩,占耕地总量的52.8%。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9.77万吨,同比增长1.7%;水产品产量2.06万吨,增长5.1%。全年出栏肉猪118.2万头,增加4.3万头;出栏羊33.37万头,与去年持平;出笼家禽682.65万羽,同比增加1.5万羽。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全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49.27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5.21万千瓦,同比增长8.6%,全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5%,全年培训农机技术工人1550人次。 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2011年,全市投入项目资金2500万元,推动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100个村整建规划工作,其中已完成80个村整建规划外观设计。改造县乡公路20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01公里。全年投入1950万元资金建设饮水解困工程,帮助39700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1830个,清洁能源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优化中壮大。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65.16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459.23亿元,增长48.5%。实现工业增加值200.7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2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1亿元,增长31.9%。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12.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5.4%。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1.3%。 支柱产业稳健发展。2011年,全市完成日用陶瓷51.06亿件,同比增长27%;工业陶瓷70.42万吨,增长29.2%;花炮3619万箱,增长30.8%。陶瓷制造业上缴税金33050万元;鞭炮烟花制造业上缴税金17011万元。陶瓷和鞭炮烟花两大产业实现的税收收入分别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11.6%和6.0%。新兴产业培育取得突破,引进汽车零部件、医药、新能源等产业落户醴陵,成功发展四环有色金属、开口笑酒业等总部经济。 新型工业化继续推进。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9.4%,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缴税金7.27亿元,增长6.9%;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达19.8%;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4.7%;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2.3%,建设用地供地率达到82.2%;研发经费支出达4.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32%;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4.58亿元,增长53.0%;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8.6%。产业品牌趋势日益凸显,成功注册“醴陵陶瓷”、“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红瓷”、“醴陵烟花”、“醴陵花炮”、“醴陵鞭炮”6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红官窑”、“火炬”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4件。 建筑业稳步增长。2011年末,全市拥有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34家,其中劳务分包企业11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4.1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年完成增加值11.3亿元,增长31.3%;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06.0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0.5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48亿元,同比增长35.3%,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20.98亿元,农村投资22.5亿元。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坚持新型城市化,深入打好城市提质战,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在全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荣居甲类县级城市第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醴陵北22万伏输变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岳汝高速、沪昆高铁建设速度在全省全线排名前列。醴陵大道、国瓷路、渌江大道(三四期)、胜利路、中山南路等城市重点工程全面竣工,长庆大道、李畋中路、渌江防洪堤、泉湖体育馆、长庆示范区总部大楼等项目扎实推进。 房地产投资继续增长。2011年末,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3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49.6%;商品房施工面积140.3万平方米,增长47.6%;竣工面积37.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1.6万平方米,增长21.4%;实现销售额21.8亿元,增长45.9%。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市完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17.25亿吨公里,其中完成货运量1.05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05.2亿吨公里,完成客运量7912万人次,增长10.2%,完成旅客周转量33.41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市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738万元,同比增长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9.2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5.2万户,互联网用户7.1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7.13亿元,同比增长16.9%。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46亿元,增长17.0%;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67亿元,增长15.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5.84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9亿元,增长8%。全市共设立家电下乡备案网点254家,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13802台,金额7835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