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7-31 盐城市盐都区统计局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2011年,新建和改造延伸了青年路、世纪大道、新都路、盐渎路、南纬路和西环路、神州路、新204国道、振兴路、华锐路、凤凰大道等城市骨干道路,实施了青年路跨高速、振兴路跨蟒蛇河大桥,拉开了城西南五纵六横和高新区四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20.9万人;先后建成一中新校区、文化艺术中心、三院南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创成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39家,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6.2%提升到41.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100%,城市防洪标准从基本“不设防”提升到“50年一遇”。建成公租房2.4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9.7万平方米,动迁居民安置率提高到90%以上。

六、国内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增长势头强劲。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6亿元,增长18.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20亿元,增长19.4%;住宿和餐饮业7.2亿元,增长2.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38家,其中批发零售业是33家企业,住宿餐饮5家,还有3家亿元市场,分别是高力国际家居港,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和家家爱家具广场。

房地产销售平稳增长。201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33.9亿元,增长30.5%。商品房销售面积102.1万平方米,增长4.6%,商品房销售额47.8亿元,增长22%,其中住宅45.4亿元,增长16.8%。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数)38463万美元,增长25%,其中自营出口23000万美元,增长26.5%。新批外资项目22个,协议注册外资19041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6133万美元,增长34.4%。

旅游业发展亮点不断。2011年,全区接待旅游者235.1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其中,国内旅游者232.58万人次、海外旅游者2.5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亿元、创汇231.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4%和17.8%。此外,全区新建和续建重点旅游项目7个,旅游投资到账1.7亿元;评定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二星级3家;实现盐城市工业旅游示范点挂牌1家;被新批准为盐城市旅游接待推荐单位1家,3个系列商品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旅游商品。

七、财政

财政收入和增幅再创新高。2011年,全区实现同口径财政总收入79.6亿元,增长48.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9亿元,增长44.3%。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1.3%提高到26.2%,提高4.9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坚持财力向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领域倾斜。财政支出49.2亿元,增长38.5%。主要支出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4.1亿元,增长7.6%;教育支出6.8亿元,增长26.2%;文化体育支出0.37亿元,增长37%;医疗卫生支出3.2亿元,增长37.9%;农林水事务支出5.2亿元,增长24.7%;环境保护0.7亿元,增长109.1%;社会保障和就业3.0亿元,增长37.1%。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2011年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创建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区已新立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0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项(华锐5MW风电机组研发及产业化)、省级重大研发机构项目1项(江苏省华锐海上风电研究院)。企业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新建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江苏省海上风电研究院。全区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机构18家(包括省级研究院1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质检中心3家),市级研发机构38家。2011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200件,授权量已达3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已达200件。

各级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全区共有学校65所,其中,普通中学25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39所、幼儿园41所。毕业生总数16908人,其中,普通中学11719人、小学5117人。在校生总数60932人,普通中学29205人、小学31493人,专任教师总数4597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9%,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用于办学条件改善,城乡学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前,全区中心中小学以上学校全部拥有塑胶田径场,校园建设基本达到园林式要求,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全部达到省定2类标准,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已经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根据城市化发展进程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我们已经或正在新建的学校有:毓龙路实验学校、郭猛实验学校、神州路小学和初中、盐龙实验学校和腾飞路实验学校。这些学校建成后必将在更大程度上推进教育均衡,满足我区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九、文化、卫生和环境保护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2011年,全区实现文化站镇镇达省标,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10000平米的区博物馆主体已竣工,进入装潢布展阶段。全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18万户,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2万余户、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门樘入户率93%,通组率为100%。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剧本《二饼上城》获“田汉戏剧奖”二等奖,淮剧《半车老师》获省淮剧节、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小品《没事找事》在第四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评选中,获小品类优秀剧目奖。小品《排名》江苏省文化馆举办的“2011江苏省相声、喜剧、小品比赛”中获表演一等奖。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文广新局具体承办的《旗帜颂》·盐都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由四个篇章组成,热情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丰功伟业。整台晚会气势恢弘、高潮迭起、催人奋进,演职人员近2000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倾力实施“三送”工程,完成送戏入村64场,送电影3150场,送书3000多村次、5万余册。

卫生事业全面提升。2011年,全区拥有卫生机构291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1个。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去年的180元提高到275元,全区参合人口50.61万人,参合率100%,实现全覆盖。门诊医药费补偿比例从35%提高到40%,区、镇住院医药费补偿标准分别从55%、70%提高到70%和85%。市三院顺利通过三级医院创建评审,总投入6亿元的三院南院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全年获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8项,新申报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项、市科技进步奖14项,市科研立项30项、与东南大学合作科研项目2项。市三院开展心脏直视、食管内镜下粘膜剥离等疑难复杂手术1000多例。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医学论文50篇,省级160篇。